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业热度不应仅由薪资决定

2015年05月26日 14:3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

  高考日益临近,很多家庭开始讨论填报志愿的事。据我了解,计算机、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金融学、法学、行政管理等传统热门专业,依旧很受欢迎;哲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则很冷清,有些考生仅将它们当作考进重点高校的权宜之计。

  深度的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专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逻辑和实际需要。专业本无冷热,何以出现冰火两重天?静思之,答案很简单:决定专业“温度”的,是其毕业生就业面的“宽度”和就业薪资的“高度”。

  现如今,社会评判一个专业的优劣,是以该专业的就业能力以及变现能力为衡量标准的。上网查看各类专业的情况,能够看到铺天盖地的盘点:就业面最宽泛的十大专业、最有“钱途”的十大专业、没毕业就被“预订”的十大专业、各专业之就业“英雄榜”……然而,正如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所言,除了专科学校旨在培养专门人才外,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从来就不应以就业为导向来办专业。

  扪心自问,我们寒窗十余载的学习、深造,难道只是为了就业?促使我们增长知识的动力,只是去谋取一个用以生存的饭碗?除了“光鲜地生存”,我们再也不对其他方面有兴趣?也许我们一直以来都颠倒了先后次序:学习应以志为先,因志趣选择专业,志趣在兹,必然念兹,自然学有所成。有所成便有所用,到时所收获的,绝不仅仅是生存手段这样的物质价值,更是增进了人类知识、发展了自身志趣这样的精神价值。因此可以说,学不以致“用”,“用”应为水到渠成。

  专业的“冰火两重天”,显示出人们对专业变现能力预判,还说明当今社会依然将各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对行业的或拜倒或歧视,最终又加剧了人才资源在行业间的非优化配置。

  哲学使人通透,古代汉语使人博大,古生物学蕴含着生物进化与自然演变的原理,这些被视为“冷门”的专业也有大学问。我们应该如何颂其功伟,又如何斥其无用?又是一年高考时,多少学子能守住自己的“志”、实现自己的“梦”?

  王若辰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