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升南海气象观测能力刻不容缓

2015年06月19日 20:2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提升南海气象观测能力刻不容缓

  南海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气象灾害频发,对渔业、交通和海上石油勘探等活动影响重大。该区域防灾减灾、资源开发等保驾护航,履行国际义务,气象部门责无旁贷。就中国在南海区域的气象设施建设等话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

  据介绍,中国南海属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温高、温差小;年降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是台风、暴雨、强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高发区。从全球来看,南海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

  世界气象组织对该区域的天气气候也非常关注,在这里建立了全球气象资料交换站。中国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的为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XI-印度洋责任区(包括南海区域)提供海洋气象情报的国际义务。

  丁一汇指出,建设气象观测设施是提升南海区域气象预测预报能力的基础。在南海开展气象观测设施和通信设施建设,是加强与完善中国海洋气象监测、预警、预报、预测和科学研究的第一步,是做好海洋公共气象服务的第一步,更是提升该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第一步。

  据介绍,南海区域灾害性天气频发,源于或通过南海的天气系统常常给沿海地区带来灾害性天气。登陆南海沿岸的台风占中国登陆台风的80%以上,其中36%的台风源于南海区域。同时,这里也是南海季风爆发的关键区,南海季风的爆发标志着中国和东亚雨季的来临。

  此外,南海是北半球天气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通过加强南海气象观测预报服务能力建设,获取基础观测资料,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有助于科学认识大气海洋状态和准确把握海洋天气气候演变规律。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逐步在南海区域建立了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天气雷达探测等多种观测业务,其中西沙永兴岛、南沙永暑礁气象站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气象数据交换任务。

  丁一汇表示,从1994年开始筹备的“南海季风试验”,是首次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持的大气与海洋综合观测试验。当时,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科学家都参加了试验和研究。试验历时5年,在南海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大型的地面、探空等加密观测以及海洋浮标、科学考察船等特殊观测项目,获得大量南海季风爆发及演变、中尺度对流系统及海洋的观测资料,为南海季风及东亚季风研究提供了数据。这些资料在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据介绍,近年来,根据防灾减灾和气象保障服务需要,中国在西沙和南沙部分岛屿建成了数十套自动气象站、雷电监测站,更新改造了原建站点气象设施。近期,还筹备在南海区域进行飞机下投探空和海洋气象浮标等观测试验,用以支持世界气象组织在台风领域的科学研究。

  丁一汇还指出,面对南海海上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不断发展的需求,南海海洋气象设施仍显不足。南海海基气象观测应以填补重点区域监测空白为主,岸基气象观测应以优化、补充现有的观测能力为主,中远海空基观测能力也应相应提升,强化海洋气象综合应用能力。

【编辑:吴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