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塌方式腐败”暴露出规则群体性失守

2015年07月31日 16:18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中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 羊城晚报社 合办

  随着反腐深入,腐败窝案频发引人关注。日前有媒体报道,江苏射阳县在7个月内,包括原县委书记、县长、县委常委、人大副主任、住建局局长等在内的10名官员先后落马,成为又一个“塌方式腐败”的县区样本。

  拔出萝卜带出泥,一人犯案,牵出连串的官员落马,从而令整个领导和组织架构轰然塴塌、集体沦陷。此种怪象,不仅外省有,本地同样存在,如广东科技系统的贪腐窝案,涉及70多人,可谓触目惊心。

  剖析“塌方式腐败”的案例,“一把手”的“带头作用”不容低估。上梁不正下梁歪。据报道,射阳原县委书记徐超主政当地时,买官卖官几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甚至什么级别什么价码,都有不成文的“地下行情”。更有坊间传言说,由于买官卖官过于张狂,以致很多送钱人都掌握了徐的把柄。如此“班长”,又如何能带出一个好“班子”?

  当然,“塌方式腐败”之所以得逞,关键还在于权力监督的缺位,领导大权独揽,一支笔说了算。如射阳住建局三任局长都是专权高手,凡涉土地和建设项目等审批,皆由局长一人话事,结果三任局长都因工程领域权钱交易落马,成为典型的“前腐后继”。

  尤需一提的是,官场不正常的“圈子文化”盛行,官员形成人身依附关系,结成“利益共同体”,也为塌方式腐败提供了土壤。如这次落马的射阳原县委书记和县长,私下里互称“乡友”,关系亲密。在一些地方的官场,也流行“站队跟人”的说法。官员不以党纪国法律己,而以“老板招呼”定是非,必然导致腐败窝案的频发。

  “塌方式腐败”暴露出某些地方和部门的官场生态严重畸形,制度和规则群体性失守。它表明反腐形势依然严峻,“打虎拍蝇”仍须发力。

【编辑:陈鸿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