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截至2014年底已有7批近6000名干部援藏

2015年08月11日 15:31 来源:西藏日报  参与互动()

  岁月,像一支如椽巨笔在雪域高原写下了令人惊艳的沧桑巨变。伟大的成就来自伟大的创举,正是对口援藏,助推“西藏号”这艘航船乘风破浪,让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将对口支援西藏政策延长到2020年,将项目、资金向农牧区倾斜、向民生倾斜,进一步完善以干部援藏为核心,辅之经济援藏、科技援藏、人才与教育援藏相结合的援藏格局和工作机制。”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面部署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各项工作,并进一步丰富深化了中央治藏方略。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各部委、对口援藏各省市、中央骨干企业讲政治、顾大局,坚决贯彻中央的战略决策,始终把援藏工作当作大局,当作责任,把援藏工作纳入本省市本部门本单位总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中,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开展援藏工作。截止到2014年底,共派出7批近6000名干部进藏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52亿元、实施援藏项目7615个,涉及农、林、牧、水、电、交通、能源、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城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农房改造、人才培养等诸多领域,西藏各族人民从援藏工作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万里江山多锦绣,一枝一叶总关情。雪域高原的发展进步、民生改善一刻也没有离开党中央的特殊关心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而让我们更加感动的是:一批批援藏干部用他们的真诚、实干和无私为西藏各族群众谋得了实惠,带来了变化;他们青发而来,白发而去,甚至把生命都献给了西藏;他们带走的是与西藏人民的鱼水之情,留下的是一支支带不走的队伍,他们在雪域高原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篇章。

  “只要曲水人民喜欢的事我都愿意做。”这是曲水县原县委书记周广智的工作原则。2007年7月,江苏省援藏干部周广智带着家乡人民的嘱托,六年如一日,把他对亲人的思念化作同曲水人民同甘共苦、心心相连的具体行动,把满腔热情洒在了曲水,团结带领曲水县干部群众谱写了该县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2012年8月,陕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张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永远地离开了他眷恋的雪域高原,年仅44岁。“远赴高原,如果碌碌无为,将愧对党和人民。”从三秦大地到世界屋脊,张宇超越的不仅仅是海拔高度,更是此前他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在世界最高处,他用年轻的生命攀上了一个常人无法企及的人生海拔高度……

  一个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数千名援藏干部的缩影。

  援藏干部对加强西藏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功不可没。援藏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传授技能,培养技术骨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援地人才紧缺矛盾,解决了大量困扰发展的瓶颈问题,为西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播洒民生幸福的“及时雨”

  再过一个月,藏西阿里噶尔县昆莎乡就要进入冬季。这里草场稀疏依旧,可56岁的牧民索朗旦增和村民们却一点也不愁。过去靠天放牧时的牲畜“夏肥、秋瘦、冬死”已成为历史。

  是陕西省援藏干部让昔日的戈壁变了样:采用覆膜技术试种,打破了海拔4000米以上不能种苜蓿的“定论”。“我们靠放牧为生,饲草很重要,这一点援藏干部心里清楚。”索朗旦增望着眼前数百亩苜蓿说,“1亩地年产2500公斤草,相当于100亩天然草场的饲草量。”

  “苜蓿收割后扎捆储藏,牲畜过冬就不愁没吃的了。种苜蓿还能防风沙,以前我从没见过这么一大片绿色牧草!”他说,“这些,都是托援藏干部的福,我们真心感谢他们。”

  “把更多关怀和温暖送给广大农牧民和困难群众,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近年来,按照将项目、资金向农牧区倾斜、项目向民生倾斜的要求,各对口援藏单位及时调整部署,把80%以上的援藏资金和项目向基层和农牧区倾斜,项目涉及的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住房、看病、上学、交通、饮水、通信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先后实施了林芝地区107个整村搬迁工程、拉萨市乡村沼气推广项目、农村小康示范村等一大批重点民生项目,帮助农牧民加快实现安居乐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年初,35岁的白玛旺久从一名水泥公司临时工,升任粉磨车间主任,月工资也涨到1万多元。白玛旺久是西藏山南乃东县结巴乡人。2002年湖北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响应对口援藏号召,入驻他的家乡,目前,已累计为当地低收入农牧民提供650个就业岗位。

  “我只有初中文化,刚到公司什么也不会。十几年来,援藏技术师傅手把手教我,公司还选派我去武汉培训。如今,公司粉磨业务我可以独当一面了。”白玛旺久自豪地说。“现在我家盖了新房,买了轿车,日子有滋有味。”他说,“要想致富,就要有平台。要想成就事业,就要走出去开阔视野,练就真本领。”

  随着援藏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和西藏工作发展新要求,援藏工作逐步增加人才、技术的援助规模,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并不断深化援助内涵,促进援藏工作向纵深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通过资金、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对口援藏建设,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产水平的改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对口支援西藏的各省市、各企业以立足西藏资源禀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重点,充分发挥先进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统筹谋划、科学论证,大力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优势矿产业、精品旅游业等重点产业,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增强受援地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深化和发展了援藏内涵,为西藏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一笔笔援藏资金、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金秋硕果,挂遍了雪域高原,加快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步伐。

  “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了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伟大力量,展现了西藏在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中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援藏工作正在助推西藏产业发展,增强西藏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书写血浓于水的崭新篇章。( 高玉洁)

【编辑:查云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