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经济观察:中国多管齐下治理大江大河

2015年08月12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8月12日电 (记者 董冠洋)在中国幅员辽阔、地势错落的版图上,数条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千百年来,这些水源滋养着中华文明,也收纳了经济发展的残滓沉淀。为了恢复绿水青山,中国官方正在多管齐下撬动大江大河治理。

  过去数十年的粗放式发展使中国的江河湖海现状令人担忧。中国环保部公报显示,2014年,在中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近四成达不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甚至不适于水产养殖。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近十分之一丧失水体使用功能。

  “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最终还是为了生活品质的提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对中新社记者说。而清洁的环境,特别是安全洁净的水源涵养空间——江河湖海更需保障。

  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项工作的迫切性。今年4月,中国公布水污染治理总指南——“水十条”,大江大河治理进入“倒计时”。按照计划,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要达到70%以上。中共中央5月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加快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其中大江大河重要水系被定位为“骨架”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地表水污染的总体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一类水质和最差的劣五类水质占比小,二类至五类占比大,污染来源主要是工业企业、农业生产及生活排污等。

  目前中国官方已经启动了有针对性的水治理行动。今年中央已敲定十大重点行业进行专项整治,要求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行业专项治理方案,实施清洁化改造。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在铺开,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设施提速建设,以净化农田排水。城镇污水处理上,到2020年,中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将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在多管齐下治理大江大河的过程中,市场无疑是有效支点。“措施背后强调的是科技支撑,这将极大推动环保产业”,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水部主任王东对中新社记者分析,当前中国政府“治水”谋划中突出了市场机制,综合运用了税收、价格、补偿、奖励等手段。

  今年以来,中国高层多次提出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毫无疑问,市场也将在大江大河治理中占据重要篇幅。“没有产业介入,环境治理很难真正落地”,清华大学教授付涛对中新社记者说。

  以河流治理为例,从前企业能够介入的只是点状服务,如承包污水处理厂等,而如果启动“水十条”中环境绩效合同、环境服务总承包等新模式的运行,今后政府不必大包大揽,企业可以承包一段流域,甚至整条河流的治理,“政府只需要瞄准质量和绩效,向产业采购系统解决方案和服务”,付涛说。

  正在探索中的江河治理机制还有水权交易试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上半年,中国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以促进多元融资。针对水污染防治项目投资回报率普遍偏低的现实,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强调撬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作用,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交易咨询服务,降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风险、保障公平公正。(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