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特赦体现制度优越性和执政自信

2015年08月30日 19:42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特赦体现制度优越性和执政自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热点聚焦

  40年后重启特赦、加大反腐败制度建设、大幅提高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奖励比例、从源头治理大气污染……29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特赦部分服刑罪犯的决定、刑法修正案(九)、关于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决定、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等多部社会广泛关注的法律案。

  在随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围绕这几部法律案的热点话题,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特赦之后还要做好衔接性工作”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郎胜介绍说,特赦制度是一个国家依照法律对特定的罪犯、犯罪给予赦免或者减轻的一种制度,在我国宪法中有明确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从1959年到1975年曾经进行过七次特赦,充分发挥了特赦的感召作用。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历史时刻,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对部分罪犯进行特赦,反映了我们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我们执政的自信。”郎胜说。

  那么,如何做好对老年犯和未成年犯特赦之后的衔接性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李寿伟表示,对于符合决定所规定的特赦条件的人员,要经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定以后予以释放。

  “除了法律程序外还有一些具体衔接工作,比如对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犯,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回去,还要对其采取安置和救助措施。对未成年罪犯,不是一赦就不管了,还要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管理,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遵守法律的意识,更好回归社会,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守法公民。”李寿伟说。

  “毒驾入刑还须继续追踪研究”

  针对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毒驾未能入刑问题,臧铁伟解释说,立法工作机构对毒驾问题做了多次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从调查研究情况来看,各方面对毒驾的危害和应当对其进行规范和依法惩治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对于什么情况下、通过什么手段规范、是否要入刑,目前还有不同意见。

  “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毒品即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和麻醉药品,列入名录的有200多种,吸食哪一种毒品、有什么后果、如何划分吸毒和治疗,这些罪与非罪的界限划分起来不容易。另一方面,快速检测毒驾的技术手段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只有几种常见的毒品可以做到比较快速地检测,大多数的还做不到。”臧铁伟说。

  “综合考虑,鉴于各方面还有不同意见,执法手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次未将毒驾列入刑法修正案(九)。但是,我们要在今后修改、完善刑法的工作中对于这个问题继续追踪研究。”臧铁伟表示。

  “希望科技人员成为百万富翁”

  修改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大大提高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奖励标准,由原来规定的不低于科技成果转化纯收入的20%直接提高到50%。有记者问:“这是否会在科技人员中产生一大批百万、千万富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负责人郭林茂回答,这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体现了改革的精神,改革就要给我们带来实惠,给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及科技人员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利好。这些修改说到底就是一个目的,极大地激发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根据相关报道,1980年美国通过一个法案,极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短期内美国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提高了十倍。”郭林茂表示:“我们这部法修改以后,也希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一个大的水平,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我们当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然我们也希望,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能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没有人能够操纵大气法立法”

  不时发生的雾霾天气,让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改成为社会热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介绍,这部法律的修改,一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二是坚持源头治理;三是抓住主要矛盾;四是加大处罚力度,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有129个条文,其中法律责任就有30条,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规定,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机动车排污状况进行抽测。修订过程中,曾有媒体引述个别专家的观点称,遥感监测无法治理污染,法条里作这种规定是在“推销产品”“会形成腐败”。

  对此,童卫东明确表示,立法过程中存在不同意见非常正常。立法是民主决策的过程,每个问题都有充分的讨论,最后通过民主表决的方式形成法律案,因此没有人能够操纵立法。

  “法律的表述是用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并没有排斥有其他的技术手段能够对环境治理监督。目前,遥感监测在不少地方性法规中已经有规定,实践中也已经采用了,是一种辅助的执法手段,所以法律做了规定。”童卫东强调。

  (光明日报北京8月29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泓 王逸吟)

【编辑:何敏】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