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究竟何事惹得总理屡屡“怒批”

2015年09月22日 13:2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 

  每逢国务院常务会议,常常有李克强总理的“怒批”。新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以美甲师为例,再度将矛头指向简政放权不彻底。

  “美甲师还用得着政府发资格证书吗?竟然还细分为五级!”据报道,总理在当次会上厉声发问,“这严重束缚了市场的手脚,也束缚了人民的创造力!”

  区区一个美甲师的资格证,也需要一国总理亲自过问。对一个成熟运转的社会而言,这无论如何是一种尴尬。耐人寻味的是,类似的“怒批”,一年来屡屡发生。总理的喊话往往“不拘小节”,最令人耳熟能详的包括电信运营商提速降费和银行降费问题,以及那张著名的“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奇葩证明”。不久前的另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他指出了个别部门在简政放权上的偷梁换柱,“本来群众办一项手续需要到现场,交100元手续费。现在改革以后,人不用来了,直接发电子邮件,网上办理,但收费一下从100元涨到了500元。”

  人们应该记得李克强就任总理之初那句著名的改革宣言:“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然而,现实中梗阻于简政放权大目标前的种种伪改革、不改革甚至反改革,却屡屡要令其“喊破嗓子”。需要“喊破嗓子”的,倒也不只总理一人。不难发现,存在于不少领域的种种问题,本应通过严格的制度和不折不扣的落实来得到解决,却往往要陷入落实不力的尴尬。许多地方,有时非得等到“一把手”点题,问题才被当作问题;非要等领导层亲自出马,问题的解决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这样的尴尬,其实是改革的尴尬。对于问题瓶颈,嗓子当然要喊的。但当领导们喊破嗓子之后,谁来“甩开膀子”?

  毫无疑问,小至美甲师的资格认证,大至政府数据的互联互通,背后之所以阻碍重重,多是因为有利益的牵绊。以简政放权为目标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要调整旧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打破个别利益集团因权力寻租而来的不当获利。这样的改革,显然是一块不能再硬的“硬骨头”。如果仅仅依靠总理一人的喊话,却无法析清问题背后的利益关系,进而以强有力的制度和决策向关键处动刀,改革怕只会难上加难。

  调整利益永远是伤筋动骨的事,况且在调整利益之余,还要顺势改变相关主体的观念、习惯和工作方式。简政放权要深入,上层的压力机制固然重要,全方位尤其是下层的监督机制同样不可或缺。要让阻碍改革的利益集团松手,除了持续不断地施压,也亟待通过制度设计和监管手段的提升,来倒逼其打破利益垄断,从而释放改革红利;对于刻意阻滞、妨碍市场发育乃至肆意盘剥市场主体的滥权行为,则更需通过严格的制度和高度的公开,予以强力打击;对于改革推进中的不作为、不努力,也需要施以严明的监督制度,套上一个“紧箍咒”。

  另一方面,一些关乎全局的改革,也需要加速向纵深推进。唯有如此,解决问题才不至于“喊一嗓子动一步”,才会有“一劳永逸”的可能。今年国务院明确地方政府“三张清单”制度,即在约束政府权力运行方面走出了一大步。而对一些“屡教不改”的既得利益阻碍,在清单制之余,恐怕还需要机构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等更深远的措施,来断绝个别群体从市场攫取不当利益之路。

  改革的问题,要让改革来回应,这方面不容懈怠,更不容闪转腾挪。通过改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应当成为一种常态和自觉。毕竟,倘若一切都要靠总理来喊破嗓子,实在不是应有的办法。(朱珉迕)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