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划清权力边界,遏制违规收费

2015年10月24日 10:32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一些制度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粗线条”现象,即原则上的要求多,详细的规定少,对一些单位和部门行使权力的不规范问题监督不到位,即使有“红线”,也被一些单位和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轻易绕过。

  据《工人日报》10月21日报道,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日前披露,今年在审计署相关审计项目中,发现了部分中央部门和单位简政放权力度不够,部分企事业单位仍然依托部门影响,经营与履职密切相关的业务并向企业收费,个别金融机构通过“以贷转存”等方式变相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费用,个别省市自定收费项目增加企业负担等现象,涉及金额33.69亿元。审计署已提出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停止违规收费项目等审计建议和意见,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整改。

  审计一年比一年严格,披露的内容一年比一年详细,涉事单位也进行过相关整改,但旧问题依然存在,新问题变相发生,看来痼疾并没有根除。难道真要像一些网友质疑的“年年审计,年年犯”?真要像一些评论诟病的“你审你的,我收我的”?

  在持续不断出台治理向企业违规收费的压力下,时下,明目张胆向企业违规收费的现象越来越少见了,一些部门和单位向企业违规收费或者变相违规收费,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方式和途径。

  比如,一些部门和单位凭借垄断地位,对于相关政策许可的准入项目变相设置“玻璃门”,让想进入的企业“看得到、摸不到”,被迫缴纳“买路钱”;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在提供贷款或融资服务时,变相开出“捆绑条件”,以提供所谓“综合性服务”等方式变相收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土地财政”受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影响,感觉“手头紧”,于是顶风向企业违规收费,等等。

  破解向企业违规收费痼疾的相关制度措施已有不少,有些已在一定程度上触及问题的核心。比如,限制一些部门单位的权力,禁止一些地方出台变相收费的规定,取消一些“红顶中介”凭借所属部门强行向企业“提供服务”等。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制度措施不同程度地存在“粗线条”现象,即原则上的要求多,详细的规定少,对一些单位和部门行使权力的不规范问题监督不到位,导致一些部门和单位手中掌握企业“不敢拒绝”的权力或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制约,即使有“红线”,也被一些单位和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轻易绕过。

  根治向企业违规收费,依然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深入推行有效的政策措施,继续完善一些存在漏洞或者不完善的制度。探索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划清收费边界,赋予企业说“不”的权利,着眼于事前规范。另一方面,对违规收费的单位和部门果断“亮剑”,不仅要对违规收费问题进行整改,而且对负有责任的相关部门和人员给予相应处罚,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同时,畅通社会监督渠道。期待通过多个环节的综合整治,彻底根治这个向企业乱收费的老大难问题。(评论员 郭振纲)

【编辑:刘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