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管住“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任性

2015年11月10日 15:2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天桥花费数百万元仅使用5年就被拆除。记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从重庆永川耗资4000万元使用5年即被拆的渝西会展中心,到云南河口投资2.7亿仅使用3年的文化长廊,再到广州耗资8亿使用4年便被“推倒重来”的陈家祠广场,近些年类似的“短命建筑”颇为多见。

  如果这些建筑质量有问题,被拆除也情有可原,但很多建筑恰是在“青壮年”被拆除。如此这般折腾,劳民伤财,损害政府部门形象。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有人编段子嘲讽说:“曾是地标好风光,怪哉寿命总不长。民力民财耗无数,一声爆炸全白忙。”

  “短命建筑”是发展之殇,折射出部分地方官员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缺乏有效约束,一些公共决策沦为个人“拍脑袋”决策。一些地方换一届领导换一套规划,不顾既往基础,大拆大建。个别干部长官意志高涨,为了政绩好看,急匆匆拆旧建新,大搞“面子工程”。在决策中,想当然、凭感觉、谋私利,权力何其任性。

  对“短命建筑”现象,有关部门绝不能视而不见,需科学施策严加防范。可以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实行建筑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制度,寿命期内建筑原则上不得拆毁。还要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保障城乡规划的长期性、科学性、权威性,提升规划的刚性约束。此外,应强化公众对规划制定和执行的参与度,重要公共建筑的拆建需采取听证制度。最后,对无视民意、大拆乱建造成严重失误的官员,必须严惩不贷。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多些理性务实,多些民意考量,少些折腾,少些任性,当政者也需自我约束,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美好。(记者刘怀丕)

【编辑:查云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