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工程师亲述巴基斯坦十年成长路

2015年12月04日 1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国工程师亲述巴基斯坦十年成长路
图为:见证中巴双方项目签约仪式现场。 刘彦君 摄
图为:凌建科团队在巴基斯坦信德省武警护送下考擦当地市场。 刘彦君 摄
图为:凌建科携家人参加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当地朋友婚礼。 刘彦君 摄
图为:凌建科携家人参加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当地朋友婚礼。 刘彦君 摄

  中新网成都12月4日电 题:中国工程师亲述巴基斯坦十年成长路

  作者:刘彦君

  “其实我在巴基斯坦挺习惯的,回国了倒还觉得不太适应,毕竟毕业之后就去了,一呆就快十年了。”坐在记者面前的水电七局巴基斯坦分公司副总经理凌建科,是一个在巴基斯坦逐梦十年的电建人。从外表看,他宽宽的脸庞,黝黑的肌肤和深邃的眼睛,再加上一点儿小胡子,颇有几分巴基斯坦人“姿色”,十年的海外历练,不仅改变了他的习惯,容貌也跟着变了几分。

  4日,一批在巴基斯坦参与工程建设的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建设者们从海外归来探亲,他们带回来的不仅是代表企业走向海外打拼的经验成果,还有自己在海外成长成材的故事。

  “巴基斯坦有四个省、两个特区,由巴基斯坦政府管辖,剩下的地方主要以部落为主,政府管控力相对较弱……”说凌建科是个“巴基斯坦通”不足为过,“现在的巴基斯坦很像中国的九十年代,电力需求大,能源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可观。”

  “毕业就到巴基斯坦,想着趁年轻出去闯一闯,看一看,选择巴基斯坦也是因为它是中国的‘铁哥们儿’。”凌建科回忆当年时仍意气风发,然而,当飞机从乌鲁木齐降落巴基斯坦时,他的心理落差却非常大。

  “地上矮矮的,建筑也比较低,我们落地在首都伊斯坦堡,基础设施很落后,相当于中国现在的一个县城,不过绿化特别好。”在凌建科从伊斯坦堡到巴基斯坦赶赴当时在西北边境省汗华水电站工地时,260多公里的路程,却全部都是盘山路。“路况很差,路上经过百姓的居住区,牛车,马车,都在地上跑,而且当地人都是穿长袍、戴帽子,文化碰撞太强烈,很不适应。”

  “虽然不适应,但是公司非常注重海外员工的个人感情和精神生活,给我们的关怀很多,自己的工作也在公司的帮助之下慢慢上路了。”凌建科说到工作,眼前一亮。

  “我主要是负责和当地业主,工程师,当地政府和地主等各行各业打交道。”凌建科告诉记者,巴基斯坦对中国人是比较友好的。“但友好归友好,工作归工作,最初我们在工作中因为文化理念不一样经常发生争执,但吵归吵,吵完还是会给我们送点点心,又来摆龙门阵,聊本地的历史。”

  “企业想在巴基斯坦长期扎根,就需要入乡随俗。”凌建科坦言:“巴基斯坦的宗教氛围特别浓厚,他们一般早上十点开始上班,下午三点就结束,其余的时间都在进行礼拜和茶点。还有,当地人特别尊重死者,参加主人家的一次葬礼,比参加十次婚礼的情谊都重。”

  “我们在当地用工比较多,所以适应他们的文化是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目前我们在当地的用工比例是1:4,主要是聘请的中低层较多包括当地测量工程师、地质工程师、试验工程师等,正因如此,我们还专门在工地上修建了清真寺,医疗设施、派专门的公交车接送员工,还经常一起联谊,送羊子,一起庆祝两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凌建科回忆道。

  “除了‘入乡随俗’以外,还要熟悉‘国际规则’。”凌建科称:“2010年以前,我们在巴基斯坦的国际项目处于磨合期阶段,主要是不熟悉国际规则。在公司的帮助下,海外业务逐渐成熟——2010年的一次正当维权中,我们通过国际规则进行商务索赔,谈的比较成功,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索赔回来了合同额的百分之三十,挽回了上千万美元,项目也顺利实现发电目标,各方皆大欢喜。”

  “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公司对国际工程管理规则——‘菲迪克’逐渐熟悉掌握和熟练运用,通过提前策划化解施工过程中的预期风险,并为业主提出合法合规的解决方案,变被动为主动。”凌建科称。

  据了解,中国电建水电七局作为最早进入巴基斯坦市场的驻川央企,2002年开始承建巴基斯坦百年工程高摩赞大坝枢纽工程,至今在建项目8个,累计合同额约10亿美元,为当地的水利、水电、火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战略,也给想要走进巴基斯坦的中国企业更多机遇和挑战。“巴方也给出了一些配套战略,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上,这些信号对于国际业务发展都是积极的。”凌建科面对未来笃定而自信。

  此外,在凌建科看来,企业要走出去,一定要把自己的核心产品推出去,在质量上打动别人,让老外信服自己的产品。“以前老外总是认为欧美的东西比中国好,但近年来有所改观,比如中国的华为手机、海尔冰箱在国外现在的口碑也不错,渐渐的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