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向“北京创造”转型

2015年12月10日 10:39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北京行动纲领》发布

  高精尖产业将引领北京创造

  实习记者 袁云儿

  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后,北京工业的路子怎么走?北京还能发展制造业吗?如何由“北京制造”变为“北京创造”?昨天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领》(以下简称《纲领》),为北京在“中国制造2025”中的行动定下基调。

  据《纲领》指导,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将成为推动北京制造业发展的新动力。

  “去制造化”不等于“去制造业”

  眼下,疏解非首都功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北京市一部分制造业正在向京津冀甚至更大的范围转移。“一些人可能因此产生疑问,认为北京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没有条件或者未来也不需要有新的发展。今天我们发布的纲领,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委员姜广智说,“北京正在疏解的,是制造的环节。‘去制造化’,不等于‘去制造业’。”

  “制造业有其丰富的产业内涵,它不仅仅指生产制造这一特定环节,而是完整的价值链。所以我们应当解决的问题是,北京应该发展什么样的制造业。”姜广智介绍,《纲领》经过对北京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情况,提出了高精尖产业的5大基本特征:技术自主化、价值高端化、体量轻型化、生产清洁化、服务产品化。

  中央给北京市确立的定位,也是北京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另一缘由。“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大城市战略定位中的一个。《纲领》中提出的各项任务,都瞄准制造业创新的国际前沿,要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完成北京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任务。

  “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

  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是《纲领》提出的一个新目标。这二者有什么不同?

  “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是生产要素的四个方面。在北京制造业的传统模式中,经济发展主要靠前三个要素。而实现北京创造,关键是第四个因素发挥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把产业发展的动力转换到技术创新上来。”姜广智说。

  首先,“在北京制造”发展模式下,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北京,但是“由北京创造”模式下,生产基地可能在外埠或委托生产。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要求,强调三地错位发展,北京主要承担创新服务和有高端价值的环节。第二,在传统制造体系内,生产技术以成熟技术为主,其中引进技术所占的比重较高。此外,在“由北京创造”模式下,则更多地依靠自主创新技术,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在北京创造时代,创造则是去满足还不存在的隐性需求,是开发新的市场需求,这样就能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

  “三四五八”行动计划

  如何实现“由北京创造”?《纲领》用“三四五八”行动计划给出了答案。

  “三”是指“三转”调整。通过“关停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进行分类引导,推动存量产业“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此前我们出台过产业禁限目录,今后我们还将提出产业指导线,出台一些指导性的、鼓励性的清单,明确北京适合干什么、哪些产业是创新前沿。”市发改委主任张伯旭说。

  “四”是指“四维”创新。把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标准创制和商业模式创新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强化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新业态为主要内容的“四位一体”的全面创新。

  “五”,是北京今后要着重发展的五类高精尖产品。重点发展代表产业制高点的创新前沿产品,突破国内产业短板并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关键核心产品,代表制造业服务化的集成服务产品,推动产业轻资产化的设计创意产品和保障基础民生需求的名优民生产品,构建起“高、新、轻、智、特”产品体系。

  “八”代表八个新产业生态专项。《纲领》围绕《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十大重点方向,立足首都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基础,聚焦了8个在北京可以形成产业主导权的领域。其中集成电路、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等四个专项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另4个专项分别为新能源智能汽车、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