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东西南北四大著名教堂:西什库教堂规模最大

2015年12月14日 16:3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北京东西南北四大著名教堂:西什库教堂规模最大
 西什库教堂又称北堂

  教堂,北京的一道西洋风景线

  -陈溥

  在不同历史时期,基督教的不同流派在北京修建了很多教堂,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北京有17座天主教堂,最著名的是市区内的南堂、东堂、西堂、北堂;8座基督教新教教堂,著名的是崇文门亚斯立堂、缸瓦市基督堂、珠市口基督堂和佟麟阁路安立甘堂。基督教另一教派东正教曾在北京修建了圣尼古拉教堂和奉献节教堂。新中国成立后,前者改为苏联驻华大使馆,后者已无存。

  天主教教堂

  天主教很重视传统,建造教堂一定要依照一定的传统样式,如罗马式、哥特式等,不能任意建造。即使在欧洲以外,比如在中国建教堂也要按照传统的欧式风格,一般不会刻意吸取当地的建筑形式。但因由中国工匠施工,局部出现中式线角、图案或构件也是难免的。

宣武门南堂
宣武门南堂

  宣武门的南堂

  在宣武门东大街西口路北,有一座北京市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宣武门教堂。因在城南,俗称南堂。南堂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所建。利玛窦明万历十年(1582年)奉命来华传教。为便于传教,他很快学会了汉语,给自己起了个中国名字利玛窦,并蓄须留发,改穿儒服,尊重中国的礼教文化,结识了许多中国官员和学者。他在传教的同时传播先进的西方科技知识,明朝一品大员徐光启在看了他带来的西方天文仪器后产生仰慕之情,加入了天主教。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来北京,受到万历皇帝召见,允许长驻北京。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利玛窦在宣武门内修了一座小经堂,规模很小,完全是中式建筑。清顺治七年(1650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原址扩建了教堂。这一次是中西合璧,颇具规模。汤若望不仅是传教士,他在天文、历法、医学等各方面都有造诣。顺治元年(1644年)他受命修正历法,新历法称《时宪历》,修成颁行,他因此得了太常寺卿衔、光禄大夫,成了清朝的命官。顺治帝亲政后,他为孝庄皇太后治好了病,皇太后尊汤若望为义父,顺治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或尊师的意思)。顺治常到宣武门教堂来与汤若望研讨学问,参观书房,游览花园,共进便餐。据记载在顺治十三、十四年间就亲临宣武门教堂24次,顺治的19岁生日是在汤若望家中度过的。因顺治帝的宠信,宣武门教堂迎来了第一次辉煌。但顺治死后,汤若望受到诬告而下狱,后病逝。康熙亲政后为汤若望平反。

  此后宣武门教堂曾数次毁于地震、火灾,又数次重建。数次被禁关闭,又数次开禁。现存的教堂是1902年至1904年间重建的。大门为中式风格,进门后有花圃、假山。西跨院为附属用房,东院为教堂主体建筑。教堂主体为砖木结构,面向南方,建筑立面为巴洛克风格。教堂北端是高高的钟楼,与南立面山墙相映生辉。教堂的室内空间运用了穹顶设计,两旁有侧廊,配以五彩玻璃花窗,高敞、华丽而又肃穆。宣武门教堂现在是天主教北京教区的主教堂。

  西什库大街的北堂

  西什库教堂位于西什库大街南口路西33号,是北京规模最大的一座教堂,又称北堂。

  北堂原建在中南海紫光阁以西叫蚕池口的地方,当时叫蚕池口教堂。据说有一年康熙身染疟疾,御医久治不愈,耶稣会士洪若轩、刘应(也有资料称是神父张诚、白晋)进奉西药奎宁,药到病除。康熙大喜,将蚕池口一块地产相赠,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教堂,康熙为新建的教堂御题匾额“万有真源”。把教堂建在御苑之旁,显示了康熙帝的开明与自信。清中叶以后,屡起教案。道光七年(1827年)清廷籍没教堂并拆除大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又被迫归还教堂产业,同意重建。同治五年底(1866年)新教堂落成。20年后慈禧在扩建中南海时,深感教堂离御苑太近,教堂的高塔仿佛时时在窥视、威胁着她。她执意要教堂迁走,但又不敢得罪洋人。经与罗马教廷磋商,慈禧不得不赔地赠银,将教堂迁至已废弃的西什库旧址。1888年西什库教堂建成,成为华北天主教会的总堂。1900年庚子之乱中,义和团团民一万多人包围并进攻北堂,教堂受到严重损坏。在后来的修复中,教堂又加高了一层,成为今天的样子。

  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内部是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画,高大的窗子,显得辉煌而神秘。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的高柱或簇柱,造成一种向上升腾、令人神往的神秘幻觉。北堂南立面有三个尖拱券入口,进入堂内,一根根巨柱高高地撑起金色拱顶,四周是80扇镶彩色玻璃的花窗,阳光射入,眼前是一片五光十色、璀璨晶莹的奇景。堂内有一幅圣母抱着耶稣的油画,然而圣母和耶稣穿的却是清朝皇太后与皇帝的衣服,不细看还以为画的是中国皇太后与小皇帝。这也表明教会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西直门内的西堂

  在西直门内大街中段路南有一座著名的教堂——西直门教堂。它又称西堂,与宣武门南堂、西什库北堂、王府井东堂合称北京四大教堂。在四大教堂中,西直门教堂建造时间最晚。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铎罗主教来华传教,随员中有位德里格神甫,在宫内教皇子西学。雍正元年(1723年)德里格在西直门内购地建天主教堂,名圣母圣心堂,堂内供奉圣母玛丽亚。嘉庆十六年(1811年)教堂被毁,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再次被毁,1912年又重建。现存教堂即1912年重建后的教堂。教堂建筑是哥特式风格,入口为尖券拱门,墙上开满尖券拱窗,建筑四角有高高耸起的雕像,中间是更为高耸的尖顶钟楼,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向上升腾的气势。插向蓝天的钟楼,更成为当时城市西北角的制高点。遗憾的是,在十年动乱中精美高耸的钟楼被拆除,教堂划归同仁堂制药厂使用。目前,教堂已修复一新,塔楼也重新竖立,重现旧貌。

  王府井的东堂

  王府井大街中段路东,柏树胡同西口与甘雨胡同西口之间,有一座巍峨而又秀美的罗马式建筑,这就是北京四大教堂之一的东堂,又称圣若瑟堂。东堂是北京城内修建的第二座教堂。明代末年,葡萄牙神甫利美思、安文思二人在四川传教。明亡后他们被俘获到北京,在肃亲王府当差,并讲经传道。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顺治帝在现东堂所在地赐予二人一所宅院和空地,供二人传教。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和郎世宁等都曾在东堂住过。堂内藏有郎世宁所画多幅圣像,极为珍贵。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因地震房屋倒塌,第二年重修。嘉庆十二年(1807年)教会遭禁,东堂被拆。咸丰十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将东堂归还教会,教会募得巨款重建东堂,光绪十年(1884年)建成。这次建成的东堂极为宏伟,钟楼高达30米,然而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毁。光绪三十年(1904年)用庚子赔款再建东堂。

  现存的东堂是1904年所建。整体为罗马式风格,大堂坐东朝西,西阔25米,进深60米,坐落在青石基上。正面由六根突出的壁柱将墙面切割成三部分,每部分中都有一上面呈圆拱形的门洞,装嵌着对开的大门。第二层仍由壁柱分隔,两边为圆拱形窗,中间为巨大的圆形玫瑰窗。第三层是三座有拱顶的钟楼,两边稍低,中间高耸。整座建筑比例匀称,庄重典雅。堂内有18根圆形砖柱支撑,柱基为方形。侧窗上嵌着由彩色玻璃拼镶的图案,阳光射入,瑰丽而璀璨。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