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城市“遍地开花” 运营面临困境

2015年12月27日 10:1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城市“遍地开花”运营面临困境
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乌镇倡导绿色出行。陈小麦/视觉中国

  2015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

  面对国际碳排放的承诺、一线城市交通拥堵的长期问题,以及近年大范围的重度雾霾天气,倡导全民参与的绿色环保低碳出行意义重大。举措之一是推行城市居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然而,近年公共自行车在中国城市“遍地开花”,暴露出新的问题。继杭州、武汉,北京等城市后, 2015年9月,广州通过《广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管理办法》,年底约完成了3万辆自行车修建,投入1.2亿元专项费用。

  一辆小小的自行车,实则反映出的是城市病治理中的大问题。

  现实:自行车出行率低、运营面临困境

  中国曾是“自行车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逐渐被机动车取代。

  根据NGO组织“拜客·广州”发布的《广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出行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1984年,广州的自行车出行比例是35%,而近几年的自行车出行比例则稳定在7%~8%,下降了27%以上。

  同样作为我国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的上海,自行车出行率是广州的4倍以上。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刘晓华介绍,截至去年底,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328.44万辆,其中广州的机动车超过250万辆。

  自行车出行的减少,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成为许多城市发展中必经的一个过程。市民黄小姐在采访中表示,自从家里买了机动车,就淘汰了自行车,现在出行要么自己开车要么就是坐巴士。黄小姐认为,机动车的尾气虽然造成了空气污染,但机动车比自行车方便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出行率低,公共自行车的运营也面临困境,亏损现状堪忧。

  国内最先引入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杭州市在2012年之前连年亏损,经营4年单由公共财政投入就已累计接近4亿元,每年的运营成本基本维持在6000万元到7000万元之间。广州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一年约亏损3000万元,2010年投入的5,500辆自行车,运营了约两年就损失了500辆。

  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共自行车是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定价上就直接遏制了其盈利空间。普通公共自行车每辆采购价600元、日常维护费用约为800元每年,且只能保证两到三年的使用寿命,因此出现运营亏损及经营困难等问题,不足为奇。”

  反思: 规划与配套设施存在问题

  自行车作为价格低廉、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用作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是较为理想的方式,然而,却并未被市民广泛接受。重要原因是城市规划、配套设施和维护与管理的问题。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工程师熊文婷在首届自行车生态大会中介绍,由于广州存在较为严峻的自行车道缺失问题、骑行安全问题等,导致广州的自行车出行比例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大型城市。

  自行车道缺失或被挤占。记者走访了广州天河、越秀等各大区,发现区内很多道路都设有自行车道,但许多车道都被机动车挤占行使,不少机动车车主还将自行车道作为停车场。

  同济大学陈小鸿教授指出,安全感是影响自行车总体出行品质的第一指标。由于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自行车在机动车中穿行,危险性很大;而自行车过马路常与人群混在一起,容易受到人群阻隔而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有专家认为,自行车租赁不普及,不能通借通还也是自行车出行率较低的原因。“公司附近没有还车点,骑过去还不了。”市民李先生表示,自2010年广州启动公共自行车计划以来,因为租赁点少的原因,从未使用过该服务。

  据“拜客·广州”介绍,广州大学城、地铁沿线和BRT三种自行车系统间并不兼容,因此不能跨系统归还车辆,极其不方便。

  多地相应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也给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的人,带来不小的困扰。

  早在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政府曾投入千万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不到一年,系统运作困难,名存实亡。3年之后,江夏公共自行车服务经整修后再次“上线”。但2014年有媒体报道,武汉公共自行车“民心工程”再成“闹心工程”,总计3亿元的投入难见实效。2015年,该项目又不得不进行改造升级。

  问策: 为自行车出行构建有利环境

  陈嘉俊认为:“我们的发展方式和城市规划都需要作出改变,给市民一个更愿意选择自行车出行方式的环境。”

  优化自行车租赁系统,为市民构建一个便捷有利的自行车出行环境,也正是今年广州政府的工作重点。针对自行车出行中不能“通借通还”的问题,广州市交通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表示,“‘通借通还’是大趋势,我们当然希望能将各个租赁系统归纳到一起,未来会和运营商沟通协商。”

  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影响着许多市民的选择。市民黄小姐表示,如果租赁归还方便,骑行安全,她会使用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上下班是塞车高峰期,如果能自己骑自行车,那就能避免这个问题了”,黄小姐说。在大学城上学的梁同学也认为,如果能实现“通借通还”,他使用自行车的次数会更多。“其实租的车非常好骑,舒服又灵活,就是不能随时随地还车,有点麻烦。”

  天津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高峰表示:“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施以必要的惩治措施,激发起全民保护公共自行车的意识,是解决公共自行车人为破坏的关键因素。”

  高峰认为,要改变目前的公共自行车困境,也需要城市要量力而行。“通观全国,由于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技术支撑和各项配套措施建设还待完善,因此目前许多城市还不具备大规模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条件。”所以应当避免一窝蜂似的推广公共自行车建设,谨防成了‘面子工程’。

  此外,他认为,在一些有条件的城市,使用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且规划出安全通畅的自行车道,保障骑车人安全。“以深圳为例,从2006年开始,逐渐恢复了自行车慢行系统的建设,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畅通网络。”(记者 叶小钟 实习生 何倚华)

【编辑:刘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