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年轻的“北斗”想要征服全球有什么招?

2016年02月01日 23: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四川西昌2月1日电 题:年轻的“北斗”想要征服全球有什么招?

  中新社记者 张素

  位于大凉山谷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久违的细雪。2月1日15时29分,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搭载狭长的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火箭,扶摇直上云霄。

  云幕低垂,从点火发射到火箭完全隐入云层,不过30余秒。记者在距离发射塔约两公里的观测点目睹这一过程,耳边传来观众的叹息,“太快了!真舍不得。”

  观众里有不少年轻人,他们或多或少地参与了星上载荷的研制。研制整颗卫星的“北斗人”很年轻,抓总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平均年龄30岁。记者曾在发射前探访卫星测试间,一水儿的年轻人坐在屏幕前,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一次卫星状态检查。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很“年轻”,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10月31日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彼时,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早已实现完整的星座部署。

  不讳言地说,北斗起步晚、底子弱、资源有限。然而经过“苦练内功”,北斗已稳稳踏着“三步走”战略,先是在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接着是在2012年底如期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正式提供区域服务。

  如今,北斗瞄准全球,“要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实现这一规划,中国已发射5颗新一代卫星,“五星连珠”将共同开展试验验证工作,为全球组网谋开局。

  想与GPS、格洛纳斯等老牌霸主平分秋色,实现“弯道超车”,中国北斗又有什么招?

  首先是“技术”。航天本就是高精尖技术产业,北斗系统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与遥感、气象、通信卫星相比,导航卫星更要提供连续的、长期的、稳定的优质服务。

  这颗卫星就体现出一批国际最前沿的创新技术,支持北斗系统从区域到全球的平稳过渡,还可实现自主运行,有效确保卫星信号连续可用。

  其次是“自主”,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的元器件国产化率均超过90%,这颗星上的核心芯片、星载原子钟均为中国自主研发。意识到一些核心技术及产品仍未达到自主可控,创新的脚步未见停歇。

  第三是“基础”。想要达到“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服务”的目标,至少要在未来两三年内密集发射18颗左右的导航卫星。对此,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卫星研制、火箭研制、工艺检测、发射场等各方面“已做好相应准备”。

  第四是“应用”。目前在中国国内,有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测绘地理信息、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行业纷纷选用北斗系统。在大众消费领域,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性能、价格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面向智能手机的国产北斗移动通信一体化芯片也已在国产手机得到应用。

  第五是“国际”。尽管地面基站建设数量受限,但北斗系统另辟蹊径,采用星间链路模式。跻身国际市场,高层领导人亲自为北斗“站台”,与航天基础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北斗技术、成果、应用模式。

  伴随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飞向浩渺太空,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正式拉开序幕,正如那句打动人心的广告词“年轻无极限”。发射当日,火箭穿透灰色云层时,一抹阳光已投射在发射场上。(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