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改善旅游环境要用“大破”促“大立”

2016年02月18日 14:4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近年来,每到旅游旺季,各地都有游客“人在囧途”事件发生,这为国内旅游环境敲响了警钟。各地旅游业只有深刻反省现有发展模式,才能尽快转型升级,为新常态贡献更多绿色GDP的正能量。

  经营者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思想,是造成各地“天价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不少旅游目的地经营者把游客当“唐僧肉”,不是用贴心周到的服务让游客心甘情愿打开钱包,而是做“一锤子买卖”、竭泽而渔。一些地方甚至形成出租车司机、导游、商户针对游客牟利的一条龙潜规则,不但使游客旅游体验变差,还极易出现各类消费纠纷,甚至引发治安矛盾。

  长期以来,国内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速度跟不上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亟待改变。不少旅游目的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期躺在具有公共资源属性的自然风光上依靠门票经济牟利,在旅游软硬件建设上欠账很多。一到旅游旺季,游客短时间大量涌入,这些地区旅游配套设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管理手段缺失等诸多短板瞬时被放大出来,不但对地区美誉度带来负面影响,也制约了旅游经济向更高水平升级。

  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出境游人数再创新高。在这种趋势下,国内旅游环境提升改善刻不容缓,否则,游客会用脚投票。当然,旅游业的流动性、跨地区性等特点,在客观上提高了监管难度。但各地有关部门应有打破行业潜规则、用“大破”促“大立”的勇气和魄力,直面旅游环境不佳、服务水平不高、商品性价比失衡等诸多顽疾,从供给侧改革入手,抓住质量、价格、诚信、监管等要素,从根本上提升旅游业综合管理水平,将行业升级融入国家经济转型发展大潮。

  旅游业贡献的GDP因为绿色属性、辐射能力被称为黄金GDP,其重要意义毋庸赘言。我国旅游人口基数大,消费力强,需求旺盛,是盘活国内市场,拉动社会消费的宝贵优势,也是我国旅游业提升发展品质的独特资源。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群众对旅游消费的要求日益升级。如何让旅游业转型升级速度跟得上群众需求增长的节奏,是摆在相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面对各地不断出现的旅游纠纷,如果出台政策依然隔靴搔痒,市场整治照旧“雨过地皮湿”,带来的只能是面子上暂时好看,会贻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契机。 记者闫祥岭、萧海川

【编辑:孙静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