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10个关键词

2016年04月21日 1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10个关键词

  中新社记者 张素

  首个“中国航天日”临近,记者走访目前中国最大规模的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基地,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选取10个有关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关键词,探究其从无到有的历程。

  长征一号——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宣告新中国进入航天时代。“长征一号”是中国的第一种三级运载火箭,一、二级选用液体中远程导弹,第三级采用固体火箭。火箭全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起飞质量81.5吨,起飞推力104吨。

  14种——“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由14种火箭组成的长征系列火箭型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罗晓阳说,中国也是世界上首个具有完整运载火箭系列的发展中国家。

  技术跨越——“长征”系列实现了从常规推进剂到低温推进剂、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的技术跨越,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入轨精度、有效载荷系数、运载能力等均居世界前列。

  三大工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先后承担了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卫星工程等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卫星的发射任务。其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2003年10月15日成功将载有中国首位航天员的宇宙飞船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梦”。长征三号甲火箭在2007年10月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了中华民族“探月梦”。

  国际服务——自1990年4月7日,中国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实施首次商业发射服务以来,已为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实施了43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49颗卫星,并提供了10次国际商业搭载发射服务。

  新一代——罗晓阳介绍,为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建设,提升进入空间能力,中国正在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思路构建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序列。长征七号、长征五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将于2016年先后“首飞”。“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突出特点是采用新型的无毒无污染液氧煤油和液氢液氧推进剂。”罗晓阳对中新社记者说,基于已有的经验或教训,通过大量地面试验,有信心确保产品质量良好。

  重型火箭——“长征运载火箭还很难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先进国家的火箭技术相比差距正逐渐拉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宇航部副部长马志滨说。为使中国航天运载技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正在规划重型火箭,为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应用做准备。

  可重复——马志滨介绍,中国正在对实现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进行探讨研究,“实施回收的方式包括伞降、发动机向地面推动等”,预计将在“十三五”期间公布成果。

  商业火箭——商业化航天道路备受关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唐国宏对中新社记者表示,商业火箭指向明确,“必须生产成本低、发射便利的小火箭”。他注意到,国内虽有一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但其安全性仍是难题。而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大火箭延伸到商业小火箭顺理成章”,正在进行相关研制。

  煤气化——依托50多年来在运载火箭和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技术、条件、人才和管理优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已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洁净煤利用技术。据介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35个化工项目。(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