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空间探索从“我们也要”到“原创时代”

2016年04月21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中国空间探索从“我们也要”到“原创时代”

  中新社记者 张素

  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自此开启空间探索。这项工程始于中国最高层领导的一句话: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在国外技术产品重重封锁之下,中国航天工作者白手起家、奋起直追。1975年成为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此后,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相继“上马”。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拼搏,中国已成为在世界航天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航天大国”。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统计,已研制的在轨航天器130余颗,预计到2020年时在轨航天器数量将超过200颗。与此同时,自主进入空间能力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226次飞行,“十三五”期间年均发射量将达到30次左右。

  “从‘土方法’研制出中华第一星以来,五院的生产能力从‘九五’以前年均研制和发射卫星不到1.5颗,到现在具备年在研型号80颗、发射30颗星船的能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院长张洪太说。

  这不仅是简单的数目叠加。航天器研制业务拓展到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导航定位、对地观测、通信广播、科学技术六大领域,并且在部分领域从“跟随者”转变为“原创者”。

  最近一次发射是4月初的“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这是中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其回收舱“遨游”太空12日后成功重返地球。在轨期间,18项空间科学实验顺利展开,成果颇丰。

  尤其令外界瞩目的是,搭载“实践十号”的小鼠早期胚胎完成了从二细胞到胚囊的全程发育,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哺乳动物胚胎在太空成功发育。科学家称,这有望阐述太空环境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生命活动规律,继而为人类太空活动中生殖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事实上,就在当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15年底发射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预计今年7月还将有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们都被冠以“全球首颗”的称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郝晋新透露,已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暗物质粒子湮灭的可能证据。

  记者还从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获悉,在圆满完成“落月”任务以后,中国拟于2018年前后发射“嫦娥四号”卫星,瞄准的是从未有人类航天器造访的月球背面。

  此外,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虽不是全球首个在轨组装的空间站,但伴随国际空间站的退役,它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类在太空唯一的长期“落脚点”。

  从“我们也要”到“原创时代”,依托的是综合国力稳步增长、自主创新层出不穷。在航天人看来,发端于贫瘠岁月的“航天精神”支撑着他们在今时今日不敢有片刻懈怠。“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吴艳华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