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2020年北京城六区人口将减少15%

2016年05月06日 11:0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本报讯(记者 林艳)昨日,市发改委主任就北京“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解读,重点介绍了北京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和图景。卢彦表示,未来五年北京将实现从过去把GDP放在“第一位”到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转变,并将重拳治理“大城市病”,使人口过多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据介绍,“十三五”期间,城六区每年常住人口都将下降2-3个百分点,到2020年将争取下降15%。

  “十三五时期,聚集大量人口、投入大量要素、消耗大量资源的旧路子已经走不通了……”对于北京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卢彦介绍说,之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首次设立了“红色约束”指标,原因就在于,北京将改变过去集聚资源求增长的发展老路子,运用“红线倒逼”的思维,治理“大城市病”,实现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大转变。

  对于“大城市病”的治理,卢彦表示,未来五年将从病根上破解,规划《纲要》将城市功能布局按照三类区域划分,以明确不同区域未来的定位和任务,其中城六区将不断地坚持调整疏解,降低人口密度;城六区以外的平原地区,既要疏解不符合区域定位的功能,又要承接城六区疏解的功能和人口;山区,则要强化生态保障和水源涵养功能。

  据介绍,在解决城六区人口过多的问题上,未来本市将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以强化人口服务管理,优化人口布局,“原则就是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卢彦介绍说,未来人口治理的目标是,城六区常住人口在2014年基础上每年降低2-3个百分点,争取到202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功能疏解、人口治理将如何取得新的突破?“2014年,我们主要是控增量。2015年是除存量,2016年将聚焦重点疏解区域,”卢彦列举说,“比如东城聚焦故宫周边,西城聚焦动物园周边,丰台聚焦大红门,海淀聚焦中关村和锦绣大地,朝阳聚焦一绿二绿等等”。

  除了人口过多问题,交通拥堵、生态环境也将是未来五年重拳治理的两大“城市病”。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上,未来五年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力争达到900公里以上,实现“区区通轨道”,“像平谷、密云、怀柔、门头沟,还没通轨道,都将得到改变”。除此之外,据介绍,未来五年的轨道交通网打造,将使得中心城区90%以上的居民步行750米,就能达到轨道交通站点。

  亮点

  38万亩平原造林

  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卢彦也进行了重点介绍。未来五年,北京将完成2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绿化任务,实施平原38万亩绿化造林,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增加绿色休闲空间。

  另外,还将新增20处郊野公园,打造一批森林湿地公园,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以上。

  新增15万个幼儿园学位

  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教育领域,卢彦介绍说,未来将继续加快推进新城地区中小学校建设,以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城乡一体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多种形式,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让孩子更加快乐的上学”,卢彦说。

  据介绍,在学前教育方面,本市将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新增改扩建、小区配套、以租代建等方式,增加幼儿园学位15万个,以满足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带来的学前教育需求。

  打造“三个文化带”

  除了疏解非首都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之外,北京“十三五”规划中,还重点提及未来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其中,在文化创新方面,据了解,未来重中之重,将加强旧城的整体保护和区域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保护利用。

  卢彦表示,一方面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创新重要文物保护利用模式,建立历史文物的电子档案,提供二维码解说和深度了解链接。另一方面,还将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三个文化带”,即北部的长城文化带、东部的运河文化带、西部的西山文化带,这三个文化带将制定实施相应的保护利用规划。文/本报记者 林艳

【编辑:尹璐】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