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津滨海新区综改十年:“试验田”里结硕果

2016年05月26日 22: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天津5月26日电 (记者 田齐)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田”——天津滨海新区,26日迎来十周岁生日。

  十年来,天津滨海新区连续实施了3个综合配套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涉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途径,积累了经验。

  一颗印章管审批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只长方形的透明箱子,箱子里整齐排列着109枚天津滨海新区废弃的公章。这些公章被当作“中国政府简政放权的生动见证”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文物”。

  2014年5月20日,中国首个“行政审批局”在天津滨海新区成立。作为深入推进行政许可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举措,新区把发展改革委、经济信息委、商务委等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能,集中划转到新成立的行政审批局,由1颗印章取代了109颗印章,审批人员亦由近600人减至100余人。

  此后两年,滨海新区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实施了“一个部门管市场”“一张清单管边界”“一张绿卡管引才”等十个“一”措施,倒逼改革创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来了市场活力的“乘法”。

  目前,天津15个区、县全部复制了滨海审批模式,宁夏银川市、湖北襄阳新区等地也借鉴滨海模式,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天津、河北、山西等八省市获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

  租赁业务总量占中国四分之一

  2006年5月,中国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鼓励天津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赋予其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这一优惠政策,被高层官员称之为“含金量最大的政策”。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是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租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区,亦是落实中国国务院租赁业先行先试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

  肩负新区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的使命,依托中国北方最大港口,东疆港区在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国际航运税收政策、离岸金融、意愿结汇等方面不断创新实践。经过十年发展,天津融资租赁业已成为中国内地“领头羊”,不仅完成了中国内地近九成的飞机租赁业务和八成以上的船舶租赁业务,还创造出30多种创新型租赁业务模式,业务总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自贸试验:综改实现新突破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滨海新区揭牌。不久,即推出制度创新清单首批122项任务;2015年10月,又推出第二批53项制度创新清单,两份清单合计175项任务,涉及政府职能转变、投资与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截至今年3月,有128项制度创新举措已落地实施,占总量的73%,其余47项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特殊使命。为此,天津自贸区在京冀地区设立了10个无水港,实施了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整体通关物流成本减少近三成。

  天津市副市长、天津自贸区管委会主任阎庆民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天津自贸区已梳理汇总了一批建议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其中,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依托的市场监管制度、京津冀区域检验检疫一体化新模式两项创新举措作为最佳创新实践案例,正在向全国推广。

  伴随综合配套改革的日益深入,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统计数字显示,过去十年,天津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1%,经济规模翻两番;已建成六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带动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引擎。(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