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设计者谈海南文昌发射场几大看点

2016年06月25日 16:07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在25日到29日间择期发射。这次发射也将面临着全新测发流程、全新航天产品、全新技术状态、全新设备设施、全新参试队伍、全新指挥模式、全新气候环境等“新”挑战。

  “大考”在即,记者专访了参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论证、设计、建设、使用全程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师周凤广。周凤广表示,承担着发射任务的新建海南文昌发射场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待接受最终的“考核”。

  问:海南文昌发射场的规划、建设如何体现“绿色”理念?

  周:首先,“绿色”是海南文昌发射场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上都秉承的理念和指导思想,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发射场尽量少修路、少打场坪,千方百计保护原生椰林、湿地和滩涂。

  考虑到生态保护的理念,垂直转运轨道也采取集约化设计,长征五号火箭采用直线转运轨道,长征七号火箭采用直线加弯道的转运轨道,与长征五号共用一段长达1.4公里的轨道,最大程度减少原生树木的破坏,减少工程造价和占用土地。

  此外,所发射的两型运载火箭全面采用液氢、液氧、航空煤油等无毒无污染新型推进剂,为的就是保护好海南这片“净土”。

  问:“开放”是新建的海南文昌发射场的一大新特色,这一点如何体现?

  周:秉承着“开放”的理念,我们在重要的火箭和航天器厂房都设有参观通道和窗口,进入发射场区后,参观者可在指定区域参观。这一做法旨在将发射场建设成为航天科普基地。

  问:新建航天发射场的“开放”给周边带来了什么影响?

  周:我们知道,在国外的许多发射场,平时和发射时会有很多参观人员,这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可观收入。海南文昌发射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自海南文昌发射场立项建设以来,大家有目共睹的是,海南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文昌龙楼区域,如今高楼林立,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较之从前有了很大变化。海南各级政府和人民对航天事业的支持,也让我们非常感动。

  问:海南文昌发射场实现大推力火箭发射能力的突破对于我国航天事业的意义是什么?

  周:新建发射场建成两个多射向、全天候、大吨位发射工位,分别用于发射我国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两种新型运载火箭,采用新三垂一远测发模式,缩短火箭测试发射周期,攻克了新型运载火箭推进剂贮运、加注、控制难关,实现运载能力由十吨级到二十吨级的重大跨越。这是我国航天器进入太空运送能力的很大提升,对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问:海南文昌发射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如何?

  周: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设计把发射场建在海边,主要考虑的因素在于纬度低,火箭助推航天器进入轨道的时间短,航天器在进入轨道之前消耗的燃料少,这样一来航天器进入太空在轨运行的时间就长,发射效率也就相应更高,海南文昌发射场也不例外。相对我国现有发射场,它从布局上更加完善、合理,高低纬度相结合、多种射向相结合,对于提高发射效率有很大的优势。

  从海南文昌发射场规划、建设之初,就一直秉承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的目标,并不断向着该目标努力。力争做到发射理念一流、发射技术一流、专业人才一流、设施设备一流,我觉得还要加上一个精神作风一流。目前,发射场跻身世界一流发射场的行列,但我们在实践中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相信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会将它提高到更成熟的高度。

  问: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在即,作为发射场的设计、建造者,您现在心情如何?

  周:发射场自2002年开始筹划建设以来至今,其中凝聚了成千上万工作人员的汗水,它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22日上午,承载着运载火箭与搭载载荷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3小时后,安全转运至发射塔架,此后就是对发射场的“考试”了。根据计划安排,25日至29日,将根据任务开展情况和气象条件择期进行发射,这也是对大家付出辛勤劳动所获得成果的最终检验与考核。本报特派记者 孙乐琪

  海南文昌报道 J245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