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通讯:令人欣喜的不止是“火箭首飞”

2016年06月25日 22: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中新社发 何卫国 摄  


视频:多角度镜头记录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海南文昌6月25日电 题:令人欣喜的不止是“火箭首飞”

  中新社记者 张素

  25日,中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一飞冲天”。

  这次发射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诸多“首次”: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首个滨海航天发射场首次启用;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首航”;首次采用“新三垂一远”测发模式……

  这次发射亦被视作若干个“揭幕战”:中国大中型运载火箭逐步更新换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由此开启,中国的航天发射从内陆向沿海位移……

  这次发射还被所处时代赋予新意:正值中国航天事业成立60周年,又逢中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长征七号”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为例,突破了近80项设计、制造、试验技术,带动了中国50余种新材料的研制……

  结合时空维度来看,这次发射令人欣喜,却不足以“欣喜若狂”。

  首先,这仅是空间实验室4次飞行任务的“第一步”,而整个任务时间跨度之长、任务安排之密、技术难度之大,均是前所未有。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计划,2016年下半年将择机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再发射搭载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与之对接,进行航天员在太空中期驻留试验。2017年上半年,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

  其次,仅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来看,2016年更值得期待的是“长征五号”首飞——该型火箭与国际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以及探测火星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

  若从横向来看,与美国、俄罗斯、欧空局等航天强国相比,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的中国在一些领域仍处于“追赶”位置。比如“长征七号”的助推器与一级火箭共使用6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发动机,推力较现役火箭增加了60%。而美国在1960年代末成功研制的F1液氧煤油发动机推力达到690吨,前苏联研制的RD171M发动机推力也超过800吨。

  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从来都是“漫漫长征路”。真正令人欣喜的是,中国航天人在取得每一次成功之余,瞄准的仍是“差距”。

  一方面,他们在“追赶”过程中“推陈出新”:同样是中型运载火箭,那就让“长征七号”的长细比更符合审美,并且能够简单快捷地改型,以覆盖发射高、中、低轨各种应用卫星的能力;同样是滨海航天发射场,那就让文昌发射场实现生态型、环保型、集约型建设,比如“长征七号”与“长征五号”共用一段转运轨道以减少工程造价和占用工地。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探索前沿。发动机推力还不足?那就研制500吨等更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重型运载火箭已成国际航天领域的“新高地”?那就进行深化论证,设计蓝图中“箭体直径近10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超过正在研制的美国下一代运载火箭(SLS)”;现役神舟飞船不足以支撑登月、探火,那就启动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前期研发,并从烧蚀层入手解决连美国航天飞机也未攻克的维修成本问题。

  想要实现航天强国的梦想,还有许多“路”要走。那正是为成功“首飞”而短暂欢呼过后,中国航天人匆匆离去的脚步所在。(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