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法学界关注仲裁人才培养 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2016年08月08日 20: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上海8月8日电 (许婧 吉娜)上海海事大学8日公布,在该校举办的ADR研究方阵(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研究方阵)系列论坛第三场研讨会暨2016上海国际仲裁论坛上,法律界人士纷纷聚焦“建设国际仲裁中心背景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在化解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在册仲裁员约60000人、秘书人员约5000人,对快速发展的仲裁事业而言,尤其是发展快速的仲裁机构,面临着不小的人才缺口。

  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良教授提出,应当尽快扭转中国现阶段海事仲裁普及化的发展思路,提高对海事仲裁专业化作用的认识,控制海事仲裁员数量,完善海事仲裁员知识结构,适度加大对海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力度,提升本土仲裁机构在国际海事仲裁中的影响力。

  出席论坛的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刘敬东说,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仲裁内外有别的问题,刘敬东认为,应当进一步改革涉外仲裁及外国仲裁事项上报制度,采取创新举措并将其正式纳入法治轨道。

  而对临时仲裁,他表示,域外仲裁机构愈发重视中国争端解决市场,纷纷来华设立代表处,这也为中国法院的仲裁司法审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仲裁法》修改未有实质进展的情况下,司法能否有所作为、是否可以考虑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临时仲裁制度,值得深入研究和思索。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主办,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与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联合承办、最高人民法院海洋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协办,来自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等、仲裁机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及律师事务所的140余位业界精英、专家学者与会。(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