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钉子干部”杨传杰十年下派记

2016年08月11日 09: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合肥8月11日电(记者徐海涛)2004年,安徽省地税局干部杨传杰报名参加了省委组织的“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行动。34岁的他没想到,此举将改变他之后十几年的生活轨迹,也将改变他所下派去的安徽3个贫困村的面貌。

  改变最大的还是他的人生定位:留在农村为百姓做事,是一条能更好实现自我价值之路。12年中10年下派,他选择做一枚“钉子”,牢牢地钉在群众需要的扶贫发展一线。

  第一次下派:从“小书生”到“大能人”

  2004年2月2日,杨传杰上任岳西县天堂镇木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第一天,村里就来了一群要债的人。

  原来,这个村前几年大办乡镇企业,举债兴建了麦芽厂、五金厂,现在企业不仅停产倒闭,还留下了430万元债务。

  “看他像个小书生,算了吧,这债估计是没指望了……”要债的人倒没有多难为杨传杰,但杨传杰心里憋了一口气。

  当天,杨传杰连夜翻看账本、分析债务。随后两个月,他带着干部大量做协调工作,向法院申请破产,依法将企业拍卖,化解了债务、还上了欠薪,村集体还新增收入28万元。

  “省里派来的杨书记,有一套!”一炮打响,杨传杰从村民眼中的“小书生”变成了“大能人”,大家愿意跟着他干。

  当时的木冲,全村只有一条坑洼的砂石路,很多村民生活困难。在杨传杰带领下,全村凝心聚力寻找致富路。

  原本“不爱求人”的杨传杰,带头跑市场、找项目,一季下来帮村民销售茶叶20多万元,还从北京引来一个120万元的无公害茶园项目。村里聘请专家举办养殖培训班,全村第一年仅养猪就增收50多万元。

  杨传杰在木冲三年,村民年人均增收近900元,修了两条主干道,建成一条商业街,全村面貌显著改观。

  在木冲村海螺河畔,立着一座“民心碑”。碑文记载,历史上这里只有一座“桥低路陡无护栏”的小桥,“人车落河”时有发生。经杨传杰担保筹资、申请拨款,建成长8米宽5米的海螺桥。完工那天,河两岸的群众放起鞭炮,立碑感谢党的选派工作,“铭记功德、昭示后代”。

  第二次下派:“不要项目不要钱,只留杨书记再干两年”

  2007年,杨传杰结束了第一次下派回到机关。“按理说,回到合肥全家团聚,条件好得多,我却时常怀念在农村的三年。”杨传杰说,给他带来最大触动的,是2009年11月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离世。

  “我和沈浩是同一批选派干部。从他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要实现价值,不一定要当多大官、发多大财,而是要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拿沈浩当镜子,杨传杰下定决心,再去农村。

  2010年初,经组织批准,杨传杰下派到皖西北的涡阳县义门镇小辛村。相比皖西南的木冲村,这里的条件更艰苦。全村8个村民组没一条砂石路,村部在租来的三间民房办公。

  多方筹资建起530平方米的村部,政策上墙、村务公开;引资修通8公里水泥路,打机井40眼,新挖水渠4公里,解决多年的“行路难”、“用水难”。

  两年的下派时间很快,杨传杰争分夺秒帮乡亲们办实事。2012年,小辛村467户村民联名给安徽省委写信:“我们不要项目不要钱,只留杨书记再干两年!”

  抉择时刻,杨传杰的家人给了他最大的理解与支持。刚上高中的儿子说:“老爸,我知道你是在给大家做事。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学习!”

  最终,杨传杰第三次选派留在了小辛村。他任职4年,村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引进3家规模以上企业,解决了300多名群众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第四次下派:“我的事业在农村,梦想也在农村!”

  2014年9月,杨传杰在小辛村任职期满。他再次申请,希望第四次下派。

  “7年农村工作使我认定,这里有最需要我、适合我的事业!”杨传杰说,他在基层锻炼了能力,改变了心态,实现了价值。

  杨传杰第四次下派的太湖县晋熙镇九龙村,是个地处大别山区的国家级贫困村,贫困人口达752人。

  杨传杰跑遍28个村民组,发现致富难的关键是缺设施、缺资金、缺信息、缺理念。

  如村民李曙光等人凑钱建了个养猪场,由于山路未硬化车开不进来,生猪、饲料只能“人力转运”。又逢行情低迷,连年亏损,濒临倒闭。

  “扶贫要扶到点子上,缺什么、帮什么!”杨传杰先带李曙光调研市场,判断“猪周期”即将进入上升阶段。其次帮他跑银行,获得50万元贴息贷款。第三,积极争取项目,修通养猪场对外的水泥路。

  去年初开始,猪肉价格迅速反弹。李曙光的养猪场全年盈利一百多万元,还带动了八户贫困户脱贫。

  找准“穷根”,带头实干。杨传杰来九龙村不到两年,全村300多人脱贫,干群齐心兴修水泥路10多公里,修建水利设施30多处。经他奔走,村里失去双亲的孩子小陶得到社会资助,今年以超出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上大学。

  “村里下一步开展‘三变’试点改革,首期一千亩,农民变成股东。还有九龙涧瀑布、吊羊打鼓寨等旅游资源,我们正规划开发……”

  谈起九龙村的未来,杨传杰如数家珍。他说,农村是大有可为的人生舞台,与他的梦想紧紧相连。

【编辑:王诗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