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电科:让“长五”首飞安全而智慧

2016年11月03日 21: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通讯员 宿东 摄  

  中新网海南文昌11月3日电 (张素 王雪姣)“长征五号”是继“长征七号”之后的又一个明星级火箭,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持续发挥在测控通信系统和元器件研制的核心作用,让这次“首飞”安全而智慧。

  “风筝线”确保互通有无

  若用风筝来比喻航天器,测控系统就是风筝线。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入轨过程中,中国电科从不同维度编织了一条覆盖海、陆、空三地的通信测控网。

  海上的远望船,陆上各种车载站和便携站,以及天上装载有通信测控系统的中继卫星,它们采集、捕捉和传输相关数据、图像、话音以及指挥调度等信息,为任务正常运行提供指挥决策。

  “搬运工”实现数据传输

  从点火起飞到飞行器入轨,需要监测运载火箭的全过程姿态及轨道信息。中国电科研制生产的新一代箭载测量设备——天基测量设备,成为数据的“搬运工”,它可以通过先进的中继卫星系统,把箭载遥测数据传送给指挥控制中心。

  中国电科总设计师柴霖说,这套箭载测量设备是首次运用到“长征五号”上,安装在火箭二级仪器舱,能接收火箭平台发送的姿态及轨道信息,具有测控覆盖范围广、数据传输实时性强等一系列优点。

  “大脑”自主可控

  测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如同“大脑”,掌控着整个任务周期数据的发送、接收和处理工作。

  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中国电科主要承担了文昌发射场指控中心计算机(中心机)及显示系统和发射场场区图像通信系统建设。

  记者了解到,中国电科首次使用国产化软硬件设备替代以往的进口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桌面终端、存储、自主可控的麒麟操作系统等。

  显示系统首次采用激光光源替代传统投影灯泡。相较于寿命短的后者,使用周期从不足1000个小时提高到如今发射场指挥大厅的5万个小时,且色域宽、色饱和度更加饱满。

  “神经”稳定可靠

  元器件的可靠性是影响载人航天运载火箭高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在长征五号首飞任务中,中国电科承担了数千只元器件科研任务。

  比如,各类线缆作为连接各个电子设备间通信控制信号的关键器件,堪称航空器的“血脉”。中国电科元器件总设计师葛雄浩说,提供的更稳定、高技术导线系列产品用于发动机主电缆供电系统。

  葛雄浩还说,针对航天器、空间飞行器的高温区域,设计出800摄氏度耐高温导线,消除了传统高温导线的防护工艺带来的空间和重量问题。

  据统计,中国电科共配套提供了23种型号规格、198只传感器。通过将传感器滤波电路设计、结构屏蔽设计有机组合,提高了传感器的电磁兼容性能。(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