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人祸、天灾 西北生态屏障危机凸显

2016年11月14日 13:17 来源:半月谈网 参与互动 

  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涵养水源也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2015年以来,半月谈记者先后五次深入祁连山,调研发现:祁连山生态局部好转,但总体恶化。探矿采矿、旅游开发、农牧业生产等活动,使脆弱的生态环境不堪负重;气候变暖,雪线上升,冰川加速融化,下游面临的生态危机迫在眉睫。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拍摄的东峰矿业开矿点 范培珅摄

  人祸、天灾,生态屏障遭遇挑战

  驱车行至甘青交界,进入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一条路基约5米、长度50公里以上的山区道路,穿越乔灌木林带,绵延而上。道路两旁,草皮被揭,碎石裸露。

  中科院兰州分院曾对此区域进行过调研,出具报告称:探矿、采矿、运输、抛废等过程,已形成植被剥离及采矿废石堆放。特别是露天开采剥离表土量大,不仅掩埋地表植被,造成坍塌和水土流失,引发地质灾害,产生的有害废物废水还会造成水质恶化和环境污染。

  在隶属于中农发山丹马场的西大河水库边,只见未批先建的旅游设施拔地而起。条条步道沿着水库边缘蜿蜒伸出,座座小木屋矗立在水库边。

  农牧业在部分地方的无序扩张,让生态遭遇重创。祁连山东西总长800公里,其中650公里在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全国人大代表、肃南县牧民常海霞从小生活在祁连山脚下。在她记忆中,小时候草原灌木丛里一头牛进去都看不见。如今,很多草场退化明显,地表裸露。

  在甘肃省民乐县境内,记者注意到,耕地已延伸到祁连山下的界碑围栏。在山丹马场,大量的羊群在草场上啃食草皮。据退休干部李洪福介绍,过去马场归属部队时,虽然放牧,但是有明确要求,1000亩草场准许放牧140~150只羊,或者60~70头牛。如今,1000亩的草场往往就有300~400只羊,或者150~160头牛。

  与此同时,祁连山深处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以七一冰川为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专家分别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利用手持GPS仪,沿着冰川末端边界采集到了两个时相的数据,发现该冰川末端一年时间大约退缩5~7m。专家表示,随着气候不断变暖,可以预见冰川的消融将不断加剧,冰川退缩趋势还将持续。

  一座山背后的利益纠葛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生存与保护、巨大的保护区和有限的保护能力、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制约着祁连山的生态治理。

  目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35个乡镇14.2万人。“仅张掖一市,就有47%的国土面积在保护区范围之内,长期以来,生存与保护始终是矛盾。”张掖市发改委副主任张文智说,世代生活在此的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生产,生态移民实施难度很大。

  祁连山保护区在张掖境内有2万平方公里,市县两级财力、管理能力有限。全县矿产开发收入占小口径财政收入的80%以上,一旦启动整治,关停矿产企业,财政可用于生态保护的支出将更加捉襟见肘。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委员陈玉平介绍,管理局下辖22个基层保护站,172个资源管护站,虽由管理局协调开展业务,但基层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工资发放、职务任免均由保护站所在县承担,工作开展存在管理难问题。此外,祁连山生态监测和修复中需要的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庞大,仅靠当地市县很难完成。

  在祁连山保护区,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很多矿业权的核发是在保护区范围划定前,其中既有县市一级审批的,还有省级国土部门审批的。这部分矿业权虽取得合法手续,但与生态保护相悖;另外,普遍存在“林权证、草原证”一地两证问题,农牧矛盾、林牧矛盾突出。

  将“利益攸关方”向“命运共同体”转化

  祁连山生态治理不仅关乎局部环境,更牵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发挥。面对祁连山生态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趋势,相关地方建议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政策落实、科学补偿、理顺机制三个方面综合施策,尽快将利益攸关方转化为命运共同体。

  张文智等人介绍,2012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项目原本规划在甘肃省投入44.72亿元,用于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但至今没有明确资金筹措及投资渠道。当地干部建议尽快启动实施该规划,加快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缓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专家建议,根据祁连山的实际情况,启动国家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技术补偿、税费改革、人才技术投入等手段,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目前国家给予的祁连山生态效益补偿仅限于国家重点公益林,其他农牧民现实利益和预期发展收益没有得到合理补偿。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所陈兴鹏教授认为,应该打破祁连山区域划分现状。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省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两个省分别管理,难免出现尴尬局面。国家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建成大保护区,由专门机构统筹管理。

  同时,建立保护区相关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各地各部门职能、职责和管理权限,通过共享平台各司其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保护机制。

  祁连山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不仅关系到沿线甘肃河西、青海、内蒙古一带约500多万人口,还关系到两大水系发源地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对内蒙古沙尘暴策源地的遏制都有显著影响,应该从综合治理的角度给予支持。(半月谈记者 王博 黄文新)

【编辑:刘欢】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