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二叠纪末大灭绝后生命复苏迟缓之谜解开

2017年02月23日 09:1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科技日报讯 (记者吴长锋 通讯员杨保国)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事件,造成海洋中超过80%物种的消亡。大灭绝之后,生态系统完全恢复大约持续了5百万年。研究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及其后的生命迟缓复苏,是理解生命和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

  前人关于这次生命大灭绝的研究大多围绕浅海开展,因此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水深几千米、占当时全球海洋总面积约85%—90%的深海海洋环境缺乏足够认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延安教授课题组另辟途径,对二叠—三叠纪深海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开展研究。他们详细采集了保存在加拿大和日本的样品,并分析其中黄铁矿的多硫同位素组成,发现二叠纪末生命灭绝之前多硫同位素的组成与现代大洋例如太平洋、大西洋的海底沉积物有根本的不同。这一同位素异常在加拿大和日本同时出现,表明泛古洋的化学分层与现代海洋有根本的区别,因此认为泛古洋的深海富含硫化氢而浅部海水富含氧气。尤为重要的是,多硫同位素组成的异常与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的时间高度一致,说明深海富含硫化氢的海水与浅海富氧海水在生命灭绝期间发生了震荡性混合。

  “富硫化氢海水与富氧海水的震荡混合足以导致二叠纪末生命大灭绝。”论文第一作者博士后张桂洁说,相似的多硫同位素异常也伴随着其后的生命迟缓复苏,说明经历了大灭绝之后,泛古洋的化学组成以及富硫化氢和富氧海水的震荡混合仍然间歇性发生,证明了泛古洋海水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生命迟缓复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编辑:魏巍】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