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省市书记在人民日报刊文:促改革 谋发展

2017年03月05日 06:2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原标题:深化认识促改革 不忘初心谋发展(两会·声音20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胡春华代表

  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胡春华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水平均衡

  广东到了从“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转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阶段,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协调发展理念,下更大力气改变粤东西北交通、产业、城市建设等方面落后面貌,促进“三农”发展,形成全省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推进交通一体化。过去4年,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149公里,其中粤东西北新增1364公里。要继续加快建设粤东西北联通珠三角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等高快速交通网,构建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力争过万公里。

  大力开展产业共建。推动同一产业、同一企业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跨区域布局,把珠三角先进生产力引向粤东西北,形成同等水平、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格局。中兴通讯河源制造基地正在建设,比亚迪陆河生产基地已经投产。政府推动和市场驱动共同发力,以共建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强产业帮扶与合作,为珠三角拓展新空间,为粤东西北注入新动力。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珠三角城市控容提质和粤东西北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统一、标准一致、水平均衡。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三年攻坚、两年巩固,到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一户多策、一人一策精准帮扶,确保高质量稳定脱贫。去年全省176.5万相对贫困人口中57.4万人实现脱贫。建立全面覆盖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大数据库,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制度有效衔接,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建设岭南美丽乡村,把全省2277个贫困村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本报记者刘磊贺林平整理

李鸿忠代表

  坚定改革正确方向不动摇

  李鸿忠代表(天津市委书记)

  要敢于调整原有的利益关系,冲破原有的秩序定势,打破原有的平衡态势,超越小我的狭隘格局

  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是推进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的必然抉择。推进攻坚期、深水期的改革当有自我革命之精神、守正出新之定力、担难不怯之作为。

  改革中有坚守,坚守中有改革。初心是方向、是立场、是定力。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改革正确方向不动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不动摇。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一百年都不能改。

  同时,只有通过改才能更好地守护。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社会主义新生机、党和国家事业新活力、天津发展新局面。这种定力是战略定力,也是政治定力。

  改到深处是利益,改到痛处是自革其命。在深化改革问题上,一些思想观念惰性、体制机制障碍、利益固化藩篱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改革越向纵深推进,痛点堵点越多,难啃的硬骨头越多,越需要自我革命精神。

  改革开放创新,说到底是变、是破、是超越,要敢于调整原有的利益关系,冲破原有的秩序定势,打破原有的平衡态势,超越小我的狭隘格局,勇于杀出一条血路来。改革不要怕难怕险怕矛盾,要先舍后得、先破后立,在不平衡中找到发展的新动力,在潮起潮落中找到发展的新机会。

  一以贯之强责任,不折不扣抓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重大部署就是总号令。抓落实不是可抓可不抓、可抓深可抓浅、可抓长可抓短、可抓多可抓少,必须抓明确、抓具体,抓到位、抓到底。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领衔改革,扑下身子、主动上手,全程负责、挂图作战,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报记者卫庶整理

赵克志代表

  全面深化改革要集中力量啃硬骨头

  赵克志代表(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直面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党中央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河北调结构、转方式、治污染、惠民生的任务重,唯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破题开路,汇聚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强大力量。

  一年多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全面深化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直面矛盾和问题,扎扎实实推进党中央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共研究审议238个改革事项,基本跟上了中央的改革步伐,一些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开始得到解决,人民群众从改革中增强了获得感。

  围绕协同发展深化改革,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推进市场一体化改革,建立企业转移税收分享办法,完善园区共建收益分配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县率先改革、创新机制,缩小与京津政策梯度差,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营商环境,努力补发展短板。

  围绕经济转型深化改革,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把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搭建产能指标交易平台,完善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实施办法。做好加法和乘法,出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新动能。

  围绕绿色发展深化改革,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坚持标本兼治,制定改变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矿结构、出行结构、用地结构的规划方案,下大力气减少污染源。

  围绕精准扶贫深化改革,在脱贫攻坚、推进共享中加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下硬功夫、苦功夫、巧功夫,抓好10个重点县、206个重点村的脱贫攻坚。出台提高医疗保障救助水平的新政策,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推行“政银企户保”模式,搞好金融扶贫。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本报记者徐运平张志锋整理

骆惠宁代表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牵引经济转型

  骆惠宁代表(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山西要加快形成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政策举措和制度安排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丰富发展,是解决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性矛盾、有效转变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山西产业结构单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西应对经济下行、推动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我们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能源革命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煤炭减产量、去产能上,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不语焉不详,想大局、看长远、出实招,坚决担当煤炭大省对全国的责任。2016年,全省压减煤炭产量1.4亿吨、占全国39.1%,退出煤炭落后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首位,促进了全国煤炭供求关系改善,结束了全省煤炭行业连续26个月亏损局面,扭转了PPI连续54个月的下行。真去真退、真降真补促进了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全省经济扭转了近几年持续下滑局面。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10%提升到16.9%。民间投资、新兴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4%,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布局上马。山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坚定实践者,也是直接受益者。

  我们要围绕“深化”做文章,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主线贯穿到经济领域各方面,营造活力充沛的转型生态。设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投资基金,助力构建多元化中高端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扎实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和开发区体制机制、投融资管理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改革,促进改革串点成线、厚积成势,增强新制度新机制供给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西创新转型发展打开了新天地、提供了新动力。我们要在思想上增强自觉性、工作上突出针对性,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政策举措和制度安排,促进新发展理念在三晋大地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胡健整理

杜家毫代表

  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发展业绩

  杜家毫代表(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出实招,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

  不忘初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本质特性,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当今时代,不忘初心关键在始终不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为人民谋福祉的正确政绩观,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发展业绩,切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随着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商品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更加注重商品品质和服务体验。现在网上代购、外出旅游购物火爆,其实质是买品牌、买技术、买服务、买放心。而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恰恰就出在供给侧,突出表现为供给与需求变化不相适应,无效、低端供给与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矛盾冲突普遍存在。

  这些年来,湖南省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现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虽然以高速、高铁等为标志的“大建设”加快推进,但农村公路、农民饮水、电网改造、垃圾处理等“微建设”差距不小;虽然劳务输出的“大政策”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微服务”还不到位。这些看似发展中的民生问题,实则反映的是人民群众在实现温饱和基本生活需求后,对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新要求。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定政策、出实招,去除没有需求的无效供给,创造适应新需求的有效供给,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我们要时刻不忘为民初心,牢牢抓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努力做到政策更合民意、产品更合民需、服务更合民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本报记者侯琳良整理

【编辑:陈海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