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这个去世了30年的新西兰人 为何让中国总理记挂?

2017年03月29日 13:2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中国侨网3月29日电 题:这个去世了30年的新西兰人,为何让中国总理念念不忘?

  与新西兰总理会谈、共同会见记者,访问中新合作企业,参加人文交流活动,会见新西兰总督等其他领导人,出席总理家宴及各界欢迎宴……3月26日-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新西兰,行程紧凑一如往常。

  然而百忙之中,李克强却抽出时间,在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陪同下,于当地时间28日上午专程参观了路易·艾黎(Rewi Alley)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展览。

当地时间3月28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奥克兰与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共同参观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展览。<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震 摄

当地时间3月28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奥克兰与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共同参观了国际友人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展览。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李克强表示,要传承路易·艾黎的精神,不断增进中新友好关系。

  路易·艾黎是何许人也?对于这个名字,有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也许相当陌生。

  但提到和他同为中国“十大国际友人”的白求恩、萨马兰奇,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像艾黎同志那样五十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

  1977年,路易·艾黎80寿辰,邓小平曾这样说道。

  实际上,直到1987年在北京逝世,路易·艾黎在中国工作奋斗长达60年。

  他把人生的三分之二奉献给中国人民,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也是新西兰历史上的传奇,新西兰人称颂他是“中国的新西兰人”、“新中友谊的先行者”。

  他在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刻来到中国

  为遭受严重剥削的工人奔走呼喊

  1927年,经历过“一战”、已到而立之年的路易·艾黎看到报纸消息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被革命震撼的国家”,于是萌生了去中国看个究竟的想法。

  不久后,带着有效期6个月的签证,艾黎在上海十六铺码头下了船。

  本来只想看看这个神秘的国家,没想到一待就是60年。

  最初,艾黎在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消防处找到一份工作,几经升职,几年后任命为上海租界公部局工业科首席工厂视察员。

  辗转于各个工厂,看到当时缫丝业体制下童工所遭受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折磨,艾黎倍感痛苦:

  “许多孩子不过8、9岁,每天要在煮茧的大槽前站12小时,如果把一根丝理错了,就会被工头用开水烫胳膊”。

  在艾黎不停的奔走呼吁下,上海公共租界内的缫丝厂开始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他还和刚到中国的美国医生马海德一起,搜集电池厂童工的尿液,进行“铬中毒”研究。

  通过对纱厂工人包身工制、住宿制的调查,艾黎向那些严重剥削工人并酿成事故的工厂老板施压,要求改变,但却只换来拒绝和敷衍。

  艾黎这时渐渐明白,仅凭一己之力,阻止不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的。

  “旧的制度必须推翻,我将永远尽力帮助把它推翻。”在《资本论》一书中,艾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他义无反顾投身抗战

  率“工合组织”发挥独特作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艾黎就已结识了宋庆龄、鲁迅、冯雪峰等一批中国进步人士。他经常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讨论世界和中国,特别是上海的形势。

  与此同时,艾黎逐渐与革命组织建立关系。他在上海的住所成了许多地下党员的活动场所,他本人还在家中架设了秘密电台,与正在长征的红军保持通信。

  抗日枪声响起后,艾黎辞去上海的工作奔赴武汉,他的新头衔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下称工合组织)”技术总顾问、代理总干事。

  当时,中国70%的现代工业陷入瘫痪。为生产自救、供应军需民用产品,工合组织应运而生。

  经过艾黎和同仁们的奔波努力,工合组织在1938-42年间蓬勃发展,从1938年的69个发展为42年的1590个,月产值达2400多万元;不但成为反封锁的有效手段,还对堵截日货的倾销,打击日军“以战养战,以华制华”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

  1939年,艾黎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并向他介绍了工合组织的发展状况。毛泽东与艾黎聊了许久,表示赞同他们的事业,并鼓励艾黎坚持下去。

  他终身未婚却“儿孙满堂”

  给无数孩子送来家的温暖

  来到中国后,艾黎先后收养了两名孤儿,后来又负责照顾一位英国朋友的几名养子。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受托收养了在日本侵华战争中失去双亲的邓邦镇和他的两个堂弟。

  1940年,路易·艾黎在陕西创办了一所工业合作社的培训学校,命名为“培黎工艺学校”。后来,由于国民党当局的干扰,艾黎又将学校迁到了更加贫穷、但国民党统治相对薄弱的甘肃山丹,并在这里度过了近10年的时光。

艾黎教孩子识字

艾黎教孩子识字

  培黎学校主要面向普通的合作社徒工或逃难的工农子弟,因为大多数学生家里太穷,交不起学费。

  “培黎”寓意“为黎明而培养”,培黎学校不仅让穷苦孩子掌握了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也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工业技术人才。

  艾黎对孩子们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据邓邦镇回忆,寒冬腊月,艾黎亲自为脚生冻疮的孩子洗脚,半夜还把孩子的脚捂在胸口,防止冻疮恶化。

  艾黎养子聂广沛还记得,孩子们的头发长虱子,艾黎就自己动手给他们剃头,每个礼拜带他们去水池洗澡。

  孩子们一开始不敢下水,艾黎就把他们一个个推下去,自己也下水保护他们;担心孩子们缺乏营养,艾黎还千方百计弄来鱼肝油蘸馍馍给孩子吃。

  “我现在没有一天不在想念他,我一直挂着他的照片”,聂广沛在接受采访时说,艾黎就像母亲一样,在脑海里的记忆是不可能忘掉的。

  培黎学校让当年很多吃不饱、穿不暖,甚至生命都有危险的孩子,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家。

  艾黎终生未婚。但是他的晚年生活却充满天伦之乐。每到周末,在北京的几个养子都会带着孩子到艾黎这里欢聚。

  他被新西兰外交官奉为“宝贝”

  数十年致力中外友好

  1953年,艾黎从山丹搬到北京长住,为促进中国人民与新西兰及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继续发光发热。

  1972年,随着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开始松动,新西兰也在这一年的12月23日与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当时的西方世界对中国所知甚少,大使们到任后往往一片茫然。但新西兰的外交官惊奇地发现,他们并不需要从零开始,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宝贝”,那就是路易•艾黎。

  “他对中国了解那么多,又广受尊重。我们得到了他最热情的指点和帮助。澳大利亚的大使简直嫉妒我们了。”一位新西兰驻华大使这样回忆说。

  工作之余,艾黎在日记中回忆往事,随后被上海《密勒氏评论报》以《有办法》为名编辑出版。

  这部英文著作产生了广泛影响,先后在新西兰再版三次。

  艾黎深受鼓舞。很快,《人民有力量》、《山丹》、《中国的故事》等著作陆续问世,为世界了解中国拓展了新渠道。

  “战士”逝去30年,

  “事业”更有后来人

  1987年12月27日,艾黎因脑血栓并发心功能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在遗嘱中,艾黎写道:“务请不要大张其事,这不过是又一名战士在行进中过去了。”

  他的骨灰,一半撒在山丹培黎学校原来的农场四坝滩,一半安放在山丹的墓地里。

中国给了我生活的目的

给了我一项愿意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事业一年比一年更加丰富

它使我得以置身于

前进中的亿万人民的行列

这一切多么意味深远

谁还能想到什么报酬

会比我得到的这一切更加美好?

  艾黎在诗中描绘的“事业”,三十年来已被无数后来人发扬光大;“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今日之中国,正如艾黎及其他国际友人所盼望的,在世界之路上不断前进、前进。

  2017年是路易·艾黎诞辰120周年。

  老朋友,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您。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付强,ID:qiaowangzhongguo)

【编辑:刘湃】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