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高考改变你我:从孤注一掷到多样选择中的一种

2017年06月05日 16:3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高考改变你我

  从改变人生的孤注一掷,到多样选择中的一种

  富春山 杨青 罗梓文

  80年代考生

  拥抱多元人生

  富春山 1985年考入中山大学

  1982年,富春山考入北京市密云县一所乡村中学,成为了北京最后一批两年制高中的学生。两年后,刚读完高二的富春山第一次参加了高考,不幸名落孙山。一心想学法律的他到县城里的重点中学复读了一年,最终考上了中山大学法律系。

  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富春山仍然牢记着高考生活中的一些鲜活片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考录取率很低,仅为30%左右。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生想要考入理想学府则更为不易,因此也是颇有压力。富春山记忆中自己参加高考时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六科。当时,全国各省份的高中均使用同样的课本,课程设置上也仅有高考考试科目。

  但对于富春山来说,高考备考的时光并非只有乏味。由于当时参与管理学校新修建的图书馆,阅读成了一件方便的事情,给相对闭塞的乡村高中生活增添了几分色彩。除此之外,报纸和广播也成为了解外面世界的工具。因此,更加渴望能通过高考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在上世纪80年代,购买高考复习资料还非常罕见。所以,除了单调的课本,老师是高中生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富春山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比如,地理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里与矿物相关的知识,会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大山,接触不同的岩石。而复读的那一年则被他称为“快乐的回忆”,不仅因为“吃遍了县城里的饭馆”,更因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帮助他搞懂了之前不懂的知识。

  那段为了高考而努力学习的高中生活,富春山认为“绝对是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也并不完全一无是处”。被动的学习也让他学习到了一些原本不感兴趣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他看来也都是有用的。不过,单一的教材和封闭的环境导致知识的横向联系差,对社会的认知很不全面。

  “当时高考招生少,只是众多出路中的一条,考不上也能有不错的发展。”但对于富春山而言,高考带来的改变绝非日后找到一个好工作那么简单。考入大学后,他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毕业后,也拥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多元化的人生大门从此打开。

  90年代考生

  高考重压下的浪漫情怀

  杨青 1996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

  38岁的杨青已经做了17年的高中语文教师。除了受家人和老师的影响,教师工作稳定的特点也是她当时选择师范专业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90年代,人们的选择并不多元,不但社会上只推崇有编制的工作,学生的价值观也比较趋同,基本都视高考为唯一出路。学生面临着严峻的高考竞争压力,因此,他们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间度过高中三年,很多学生5点就到教室开始学习,每周只休息半天。

  不仅高考生的生活单调,高考试题的题型也非常死板,语文试卷重点考查字音字形等基础能力。北京近年的语文试卷十分强调名著阅读积累,这对于当时大多数高中生而言是不敢想象的。

  上世纪90年代,高考已经成为了一条流水线,教育资源出现了集中倾向。多数情况下,上最好的初中,才能考上最好的高中,进而迈入理想大学的校门。杨青高中就读的沔阳中学(现改名为仙桃中学)是当地最好的高中,但即便如此,校内也没有图书馆,课外读物十分匮乏。所以,如果看到了课外书,爱读书的学生就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此外,当时学校里还没有计算机,老师只能抄写整理精挑细选的学习资料,用蜡印印刷后发给学生。除了资源的匮乏,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曾让杨青十分烦恼。当时,虽然已经出现了课外补习的现象,但还没有形成风气,学生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所以在成为老师后,杨青很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尽量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帮助。而在工作了十多年后,她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又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人生方向。就如她当年在求职信中附的文章《点灯人心》,希望能成为学生的点灯人,点亮人心。

  高中时,杨青和同桌合办文学手抄小报《青草地》,摘美文、编故事、写连载、画漫画,做得有声有色。如今她在学校里组织文学社,编辑文学社刊,也忙得不亦乐乎。她希望能帮助自己的学生在高考重压下拥有一个暂时避开应试教育的窗口,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杨青说,“这就是现在人们说的情怀吧。”

  新世纪考生

  高考最重要的是自我检验

  罗梓文 2013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

  高考对于许多人是决定命运的考试,而对于1994年出生、2013年参加高考的罗梓文来说,高考更重要的价值是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对她来说,高考不再是唯一出路,除去考大学,她的选择还有很多。

  虽然罗梓文很早就确定了高考,但却没把高考当作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关于未来,我的朋友们有各种选择,有出国的,有学艺术的,有参加自主招生的,也有参加普通高考的。”因此,罗梓文和她的高中同学们将大半精力放在课程之外。很多人投资时间进行兴趣的培养,比如加入舞蹈社团、参加模拟联合国、报名创业比赛。也有很多人在为未来的留学生涯做准备,写文书、考英语、准备SAT等。而对于有商业头脑的她,在高中时期则把很多时间贡献给了自己开办的小网店。

  罗梓文高中就读于南宁二中,是文科重点班的一名学生,学校的课业相对繁重。但比起填鸭式教学和题海战术,她更愿意将她的高中学习经历总结为开放教育。在她看来,高中生活固然辛苦,但也十分充实和丰富。

  南宁二中采取走读班的形式,按照学生不同科目的掌握程度,形成流动班级的上课模式。适合自己的教学计划能够帮她更加对症下药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每一科的学习难度都是根据我自己的水平来定,所以也不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不过谈起高考,她也承认,在备考阶段确实吃了不少苦。但是于她而言,高考的压力并不来自于必须上大学甚至上好大学的要求,而是对于自己付出努力的认可。在单纯以分数衡量成败之外,她很享受努力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觉得快乐。“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累了的时候在学校散步,甚至觉得当时的高中比现在的大学还漂亮。”的确,在最终报考传媒大学之前,她并没有想过自己能上什么学校,只是单纯希望高中的三年学习没有白费。

  虽然罗梓文高中的学习生活氛围轻松,但也不是所有同学都抱有和她一样的想法。由于广西省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因此在她读书的班级中有许多来自其他省市的同学到南宁借读。对于这些同学来说,高考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会,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感觉他们确实有点读死书了。有一个同学为了考自己心中理想的学校甚至复读了三年。”罗梓文说。

  相旭阳 傅博凡

  2010年以来,高考语文作文题不仅是考生的必答题,更成为了全民抢答题。每年的作文题都能引发全民“玩”作文的热潮。从考前预言作文题,到微博悬赏吸引大家猜测。大家的热情参与将高考作文发展成跌宕起伏的娱乐事件。2010年以温总理的诗《仰望星空》为题的作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11年评说乒乓金牌,2012年以大山里的养路工为话题等,无论怎样的命题风格,高考都不再只是考生和家长的一场战役,而因其备受关注而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全民狂欢。图为2016年本报高考报道。相旭阳

  四十年高考大事记

  2012年

  大学扩招结束,逐渐走向内涵式发展。

  2014年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新高考改革逐步启动。

  2016年

  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

  试点高考改革新方案的浙江、上海两地迎来高考。

  张航整理 J067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