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科技部牵头通报撤稿事件调查: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2017年06月15日 10:29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 

  6月14日,针对“107篇中国论文被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事件”(以下简称“撤稿事件”),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在北京召开通气会,通报我国对“撤稿事件”的初步调查和处理情况。

  “我们正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将‘零容忍’处理相关责任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的第三方中介;还将以此事为契机,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比如推进期刊预警制度,完善跨部门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试点改革医生的评价体系等。”在通气会上,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说。

  查清事实 厘清责任

  《肿瘤生物学》原属德国施普林格集团管理,今年1月起转为美国SAGE出版公司管理。今年4月20日,《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销2012年至2016年期间发表的107篇中国论文,称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议。

  “此次论文集中撤稿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贺德方说,科技部正牵头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首要任务是查清事实和厘清各方责任。

  贺德方介绍,现在已查明的基本事实如下:提供虚假同行评议,包括提供虚假评议专家和伪造同行评议意见。从调查情况看,此次被撤稿论文的同行评议专家和同行评议意见大部分是论文作者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提供,而《肿瘤生物学》对此未进行严格审核,而导致这些论文得以发表。此次撤稿的107篇中国作者论文涉及115家国内高校、医院。调查中发现,有1篇论文的虚假评议专家是由《肿瘤生物学》编辑部提供,作者并未伪造;有两篇论文的作者、标题完全相同,系《肿瘤生物学》在同一期发表了两次。他强调:“杂志对数年来的论文集中、大规模撤稿是不正常的。”

  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副部长解欣表示,被撤稿论文的作者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受到严肃处理,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唯利是图,以提供服务为名,行论文造假之实,毒化了学术生态。

  “零容忍”处理学术不端,严惩涉事论文作者

  “涉事论文作者将承担此次撤稿事件的首要责任。调查发现,被撤稿的论文不仅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的问题,而且有少数作者还存在数据造假和代写等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贺德方表示,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计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各部门将“零容忍”处理学术不端行为。

  贺德方表示,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按照统一尺度、甄别责任、严肃处理,向社会公开。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说,有关高校将对论文严重造假的作者予以解聘,对严重学术不端的学生不予发放学位等严厉措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诚信办主任朱蔚彤表示,自然基金委将全额收回涉事责任人的项目基金,并且对学术不端的责任人,规定其若干年内不得再申请自然基金委的项目。

  治标更要治本,完善科研评价体系改革

  贺德方介绍,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将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有关部门将推进期刊预警制度,对管理不规范的国际期刊进行预警。

  “撤稿事件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贺德方表示,将以此事为契机,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监察专员刘登峰表示,卫计委、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守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像黄大年、李保国这样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优秀科学家。绝不能因为个别科研人员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违背科学精神,就否定整个科技人员队伍,否定广大科研人员作出的杰出贡献。”贺德方强调,我国还将完善跨部门的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使评价更好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本报记者 袁于飞)

【编辑:李雨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