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民族手牵手:美丽的内蒙古草原我的家

2017年08月08日 18: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风从草原来】扎根草原60年 内蒙古文化服务大升级  来源:央视新闻

  中新社呼和浩特8月8日电 (记者 邢利宇)上世纪60年代,上海3000多个孤儿被送往内蒙古,由普通农牧民抚养长大。在当时,他们被称为“国家的孩子”。查干朝鲁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蒙汉兼通的人才,30多年如一日,与边疆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在草原上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生活着除珞巴族以外的55个民族,总人口2511万,户籍少数民族人口为551万人,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2.6%。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域,“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自治区成立70年,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多民族聚居地上,各民族水乳交融,身体力行珍视和全力维护着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法律是基础。据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介绍,70年来,内蒙古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各项权益。目前,全区各级人大共制定和批准了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蒙医中医条例等333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

  民族团结,发展是保障。70年来,内蒙古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少数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民族团结,文化传承是纽带。70年来,内蒙古坚持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出台了《民族教育条例》,率先对蒙古语授课学生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免费教育,对“双语”授课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寄宿生给予生活补贴。

  近年,各民族学校普遍开设了马头琴演奏、蒙古象棋、蒙古文书法、民族服装展演等特色校本课程,每年大部分民族学校举行独具特色的运动会,“校园那达慕”,将摔跤、射箭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其中。

  在各级党政机关、司法、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蒙古语文广泛应用。

  在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方面,内蒙古启动实施了“民族文化建设研究工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数据库工程”“蒙古语语料库建设工程”以及“文化艺术长廊”“文化资源普查”等重点项目。

  在文物保护利用方面,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红山文化遗址、辽代上京城和祖陵遗址群、阴山岩刻遗址群都列入申遗预备名单。成吉思汗陵、万里茶道内蒙古段等一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民族、革命文物得以妥善维修并对外开放。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实施了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双百工程”,对70多个项目的实践过程与207位传承人开展了抢救性记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这首脍炙人口的牧歌,常常被内蒙古草原上的人们唱起,表达着爱乡之情,不分你我是哪个民族,这片土地是共同的家。(完)

【编辑:姜雨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