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老年教育形式少质量低 如何帮银发族实现老有所学?

2017年08月11日 07:3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老人上学,激情需要释放空间(视窗·教育消费新透视③)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老年人不仅关心衣食住行、医疗健康等生活保障,也对文化、科技、娱乐等新知识、新事物很关注。有些老人希望退休后能重新“上学”,发展兴趣爱好、结交同龄朋友、丰富晚年生活,老年教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是,目前我国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形式少、质量低,供给能力远不能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如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帮助“银发族”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让他们拥有更加多彩的晚年生活?

  近日,山东泰安市老年大学2017级开班,报名现场火爆,仅1个小时,26个热门班就被报满。图为老人们在报名现场。 人民视觉

  半夜排队,入学报名靠“秒杀”

  “报名上老年大学,就像去医院挂专家号,名额放出来很快就抢光了,盯着电脑也报不上”

  “老年大学让我爱上了山水画,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72岁的柴中鹏在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已有10年学龄,每周雷打不动去上绘画课。然而,在东城区,不少老人等了三五年也入不了学。

  “周一到周五、早上到晚上,4间教室课程排得满满的还是不够用。”北京东城区老年大学教师段浚川说,目前位于地坛附近的东城区老年大学有2000多名学生,却仅有4间教室。10年来,老年大学搬了两三次家,校舍紧张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现在每个班备选名单都排得很长,前面一个人‘转学’或‘退学’空出一个位置,后面的人才能递补进来。”段浚川说。

  每学期开始前,东城区老年大学都会贴出报名公告,在报名前夜,甚至有老人半夜来排队,只为一个宝贵的名额。

  半夜排队对很多老人来讲已经吃不消,还有些老年大学报名需要电脑秒杀,让老人更头疼。天津市老年大学去年起开始网上报名,南开区居民初秀兰折腾了一晚上也没登录上去,无奈之下只能请儿子帮忙,“名额放出来很快就抢光了,跟去医院抢专家号似的。”

  老年大学报名难,去老年大学上课也不容易。天津市武清区南马房村村民周炳泉退休后每天串门、聊天、跳广场舞,生活也算自在,但就是感觉少点什么:“我也想学画画、学书法,可家附近没有给老年人开办的学校,最近的武清区老年大学离家也有30公里,来回一趟实在麻烦。”

  据统计,我国现有老年大学、老年学校等教育机构6万多所,每年可供学习人次约700万,但与2亿多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这些老年大学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起为解决机关单位离退休职工学习问题而办,很难适应现在大众化、普惠性老年教育的需要。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副所长姜向群说:“退休人员快速增加,参加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但老年大学办学场地及设施严重稀缺,资金投入不够,供需矛盾突出。”

  在农村,留守老人生活更单一,更难接触到老年教育资源。“城乡之间老年教育的差距十分明显。”姜向群说,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发展农村社区老年教育,以村民喜爱的形式开展适应农村老年人需求的教育活动,“应鼓励农村地区在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同时,配套建设老年大学及其老年人学习的场所;政府应从政策以及资金上给予支持,定期组织文艺志愿者下乡给老人们送知识;基层老年协会要切实动起来,常态化开展文教活动。”

  歌舞书画,不是对谁都适合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我这样的老年人就喜欢唱歌、跳舞,其实我更想学摄影摄像、电子相册、手机理财,真希望多教一些让老年人跟上时代的课程”

  “看到天津市老年大学开设中医班,我马上就报名了。”初秀兰年轻时在医院工作过,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学校请的都是名师,讲的中医知识很管用。”

  除了中医班,初秀兰还报了声乐班。“从零开始,现在我都会识五线谱了。”年近六旬的初秀兰像孩子一样开心。

  但由于每学期报名越来越难,加之老年大学比较远,今年初秀兰选择了离家更近的南开区马场街新闻里社区学习,感觉反差很大:“社区的课只有合唱、舞蹈和编织,没有市里老年大学丰富,教学内容也相对简单,有点单调。”

  银发族期待怎样的老年教育呢?

  更丰富——

  “老年人需求比较多样,有些人想学诗歌朗诵、唱歌跳舞,在我们这儿就学不了。”段浚川说,东城区老年大学开设书法、绘画、摄影、文学等课程,但没有表演类课程,“我们也知道大家不一定都喜欢绘画书法,课程需要多样化,但不少课我们开不了。”

  全国老龄办政策研究部副主任李志宏介绍,国内缺乏退前教育,老年人退休后,一时半会儿生活习惯难以调整,心理上对长期赋闲状态也准备不足。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退前教育非常发达,而国内在这个领域基本上是空白。

  目前,国内老年大学教学内容以书法、绘画、摄影、戏曲、烹饪等兴趣班为主,不少老人希望开设心理学、营养学等课程,但在老年大学里几乎找不到。

  更现代——

  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老年人都喜欢唱歌、跳舞,“其实我更想学摄影摄像、电子相册、手机理财。”初秀兰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银发族对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的兴趣越来越高。拍照片、录视频很受老年人追捧,“真希望多一些有时代感的课。”

  现在,老年教学普遍缺乏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刻板。李志宏建议开展对现有老年教育课程的数字化改造,开发适合老年人远程学习的数字化资源。通过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渠道,加强优质老年学习资源对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辐射。

  更便捷——

  “上岁数本来就不愿意跑太远的路,胳膊腿都不好使了,阴天下雨更不想出门,要是能在家门口就近学习就好了。”周炳泉说,很多老人像她一样不愿意到数十公里外的市中心上课,但街道社区承载的老年文化服务职能尚不健全,不能实现让老人走出家门就能学习的愿望。

  方便老人就近上学,需要丰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老年人学了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发挥余热,有利于参与社会及社区的建设,对社会发展稳定有积极意义。”姜向群认为,社区可充分挖掘本地居民中的人才资源,以发展志愿者的方式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政府应推动社会办学,允许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老年教育,并给予政策支持。

  老年教育,也应舍得“砸”钱

  “老年大学组织我们自费去北京看画展,我很想去,但子女不太支持,觉得花这个钱没必要”

  “老年大学学费虽然不高,但我学国画,买颜料、纸张、装裱,算下来一个月也需要不少钱。子女总说我‘把钱花在了没用的地方’。”黑龙江省鹤岗市老年大学学员王洁说。

  王洁是老年大学的优秀学员,作品曾入选全国老年大学书画展。“老年大学组织我们自费去北京看画展,我很想去,但子女不太支持,觉得我70多岁出门不安全,也觉得花这个钱没必要。其实,去看高水平的画展不仅可以开眼界,还能和老伙伴们在北京转一转,多高兴。”

  眼下,家庭对老年教育的支持力度远低于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很多人希望家中老人退休后帮忙在家照看小孩,不太鼓励老人重新走进课堂。社会认识也存在偏差,认为老年教育可有可无。

  姜向群认为,在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老人同样有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鼓励老年人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的生活,有利于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老年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家庭的支持,也需要社会的投入。“东城区老年大学不缺师资力量,但校舍太紧张了,真希望能给老年大学更多的优惠政策,让排队的老人都能有学上。”段浚川说。我国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再到职业教育、成年人教育都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而老年教育没有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缺少老年教育的内容,财政预算也缺少相关投入。

  “办好老年教育,有多方面积极意义,但目前社会还未充分认识到。”李志宏认为,政府在这一领域投入不足,引导不够,应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加大对老年教育的预算投入,强化政策落实,并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链接

  老年教育,也可多些花样

  老年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老年社会教育是通过老年社会团体、报纸杂志、社会文化活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远程技术手段进行的教育;老年学校教育则是老年人走进课堂、参加学习,包括老年大学和社区老年学校等多种模式。

  老年大学:通过开展公益性的非学历教育,老年大学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生活需求与兴趣爱好灵活设置多种课程,如琴棋书画、医疗保健、花卉栽培、舞蹈、文学、饮食、摄影、体育等课程。老年人自主灵活选择课程,学习生活技能、结交朋友,摆脱孤独感和空虚感的困扰,提升自身幸福感。老年大学是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老年学校:依托社区开展包含学校教育、活动中心、居家入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老年人文体活动。社区老年学校关注老年人的文化生活需求,吸纳各种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老年人生存发展的环境,搭建学习知识、兴趣展示、朋辈交流的平台,提升老年人的自主意识和自助能力。社区老年学校因便利性、灵活性、可及性等优势,受到老年人的青睐。

  远程老年教育:主要包括老年函授教育、老年广播教育、老年电视教育、老年网络教育等,覆盖数字媒体、单机软件、网络课程、手机APP客户端、广播电视等学习形式和媒介,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学习体验。远程教育使老年教育不再是偏远地区及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足不出户,轻点鼠标或打开电视就可以满足学习需求。

  (吴 科整理)

【编辑:史建磊】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