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探访九寨沟地震安置点:灾难中,村民依然热情好客

2017年08月11日 20: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记者九寨沟震区探访:安置点秩序井然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四川九寨沟8月11日电 题:探访九寨沟地震安置点:灾难中,村民依然热情好客

  作者 王鹏

  树林间的晾衣绳上挂满衣物,炊烟从临时搭建的灶台间升起。帐篷里,一位母亲正在哄怀里的孩子入睡。11日,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记者在彰扎村灾民安置点看到的是一幅如往常的生活画卷。

8月10日,四川九寨沟“8.8”地震震源中心附近村寨临时安置点,帐篷前正在吃饭的村民和孩子们。<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刘忠俊 摄
8月10日,四川九寨沟“8.8”地震震源中心附近村寨临时安置点,帐篷前正在吃饭的村民和孩子们。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山谷中的彰扎村是九寨沟县彰扎镇的一个行政村,距离九寨沟景区入口处仅有4公里,共有村民315户746人。白水河穿村而过,众多酒店、饭店依河而建,旅游旺季时这里游客如织。

  11日上午11点半,记者抵达彰扎村二队灾民安置点,原本专供旅游车辆的停车场此时布满蓝色救灾帐篷。彰扎村村委会委员尤忠扎西告诉记者,这里共有帐篷40多顶,安置村民近200人。

  循着炊烟,记者见到了74岁的藏族大爷乔娃,他正在给自家的藏獒喂水喝,一锅翠绿的豇豆在旁边冒着热气。“我可是吃过苦的人,在这儿没啥子。”说起在安置点的饮食起居,乔娃说,他跟老伴儿早上喝的酥油茶,中午准备吃炒豇豆和馍馍。

  “地震的时候很害怕,幸亏我们没有受伤。”乔娃摸了摸藏獒的头,笑着跟记者说,“发生余震时山上会掉石头,但我们搬出来了,出不了事儿。”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不远处的山上,墨绿色的植被间有两处塌方。

  距乔娃大爷的帐篷几米远,是熊晓莉一家,她正在做腊肉炒土豆。灶台上辣椒油、油炸花生米、盐、醋、酱油、鸡精等调味品一应俱全,还有一大块腊肉。帐篷里,三张床垫铺在轮胎上——以防下雨时地面淌水,床垫上被子衣物等整齐叠放着,床脚下放着一台便携式灭火器。

  “生活用品大多是趁没有余震时,以最快速度回家拿的,政府发放了牛奶、面包、火腿肠、药品和矿泉水。”熊晓莉说,她家的房子在地震中损毁较重,有很多裂缝,能不能继续住人,未来看政府的评估结果。

  在安置点内,记者还见到了很多孩子,或围在一起逗河边的狗,或三五成群玩闹说笑。11岁的索朗旺扎戴着眼镜,个头矮小,在记者拍照时走了过来,“叔叔,你在干什么?”

  索朗旺扎家里开了一间旅馆,地震发生时住满客人,幸运的是都未受伤。当记者询问他跟小伙伴都在这里玩些什么时,索朗旺扎说,他们这两天经常玩“地震演练”。

  “怎么演练?”“我们正在一起玩,突然有个人喊‘地震了’!所有人就立刻找安全地方蹲下。”索朗旺扎说,“怕地震再来。”

  记者离开安置点时,正值午饭时间,很多村民们都做好了饭菜。“你们吃饭了吗?来吃饭!”短短十几米,就有三位村民这样邀请记者。灾难面前,他们依然热情好客。(完)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