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回应“金砖褪色论”:成色只会是越来越高

2017年08月28日 1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8月28日电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今天回应所谓“金砖褪色论”时强调,从动态的过程来看,金砖国家合作应该说含金量越来越高。金砖不会褪色,只能是成色越来越高。

8月24日,厦门市民从“金砖”的标语旁经过。厦门喜迎会晤的气氛日渐浓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斌 摄
资料图:8月24日,厦门市民从“金砖”的标语旁经过。厦门喜迎会晤的气氛日渐浓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于9月3日至5日在福建厦门举行。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上午举行吹风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介绍金砖机制的机遇、挑战和前景,并答记者问。

  有记者提到,金砖概念刚刚提出的时候包含五个快速发展的新兴的经济体,现在情况已经有所改变,巴西、俄罗斯、南非都面临着一些经济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现在金砖的概念是否还可行,是否还能够实现一些成果?

  张燕生表示,可以比较一下国际各种各样的机制,比如G7、G8,也包括不结盟运动等等,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机制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因此,金砖机制这十年,有时候我经常在想,如果比喻一个人说100岁,他只有10岁,10岁也就是说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金砖机制就要在发展初期、发展中期和发展晚期,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

  张建平则指出,记者提出的问题代表了一个典型的叫做“金砖褪色论”,这个论调最近这段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提醒道,其实金砖概念恰好是美国高盛集团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所以,作为美国的机构现在反倒是在怀疑这个,其实也是不应该的,原因是什么呢?

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吹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勤 摄
图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建平在吹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中新社记者 张勤 摄

  金砖国家目前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就是增量这块达到了52%。发达国家虽然说在世界经济当中总量的比重比较大,那是存量,但是要看增量的话,美国和日本现在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要远远低于金砖国家。当然,金砖五个国家联合起来,整个GDP在最近这十年、占全球的比重,从11%上升到23%,如果再看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这个比重会稳步的不断地提高,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发达国家的比重会逐渐下降,从动态过程来看,金砖国家合作应该说含金量越来越高。

  再来看贸易和投资,有一个数据说到过去十年从11%,现在占到16%,会发现跟GDP那个比重比起来,GDP是从12%到23%,差不多已经1倍了,但是贸易量没有跟上这个增长的步伐,就说明下一步金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和相互投资,这个需求也非常的大。事实上,比如从中国角度看,和拉美国家的产能合作、和南非之间的产能合作、和俄罗斯的产能合作,现在都在迅速向前推进。

  至于说机制的合作,张建平表示,金砖一定会继续推下去。有的人说金砖合作是不是没有什么合作的机制?张建平强调,第一,金砖国家的领导人会晤本身就是一个最重要的机制,每年都要推进。第二,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的机制要早于G20经贸部长会议机制,G20是去年才有的机制,我们是2011年设立的经贸部长会议机制。第三,在部长机制下面针对不同领域,比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都有不同的工作组的机制,这是对于推动每个领域务实合作要发挥作用的。还有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了,每年都要进行对话、都要推进合作。

  张建平透露,下一步在电子商务、服务贸易很多领域逐渐把这些机制完善起来,特别是明年中国要举办进口商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商品进口博览会,这个博览会对印度、巴西、南非这样的金砖国家来说,他们非常希望分享中国的大市场,将来这也会变成金砖合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所以,随着机制的完善,将来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潜力会不断的挖掘出来,会给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金砖不会褪色,只能是成色越来越高。

【编辑:于晓】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