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百份·百万·百年——解读“中国诺奖”的三个“百”

2017年09月09日 22: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9日电 题:百份·百万·百年——解读“中国诺奖”的三个“百”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创办于2016年的中国未来科学大奖又一次吸引眼球。2017未来科学大奖9日在北京揭晓,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获“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资料图:施一公。<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 >中新网</a>记者 金硕 摄
资料图:施一公。中新网记者 金硕 摄

  这个由民间发起的科学奖项,评审体系参考诺贝尔奖,因此被冠以“中国诺奖”的称谓。尽管该奖项今年仅是第二次评审,但其火爆程度和勃勃雄心从三个“百”中可见一斑。

  100余份提名

  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即由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候选人,再根据候选人名单发起国际同行评议邀请。

  2016年时,该奖项曾发出近700份提名邀约函。2017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王晓东介绍,今年共收回800余份提名邀约函。

  “800余份提名邀约函给的是每个行业的顶尖科学家。”未来科学大奖监督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法学院讲席教授高西庆说。

  王晓东将持续半年的评审工作形容为“马拉松”。他说,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邀请国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对候选者进行评价,并要求对每名候选者的评价信“至少5封以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的15名华裔科学家再根据这些反馈进行讨论,最终以无记名投票形式选出。

  这种评奖形式让获奖者感到新奇。曾参与国家奖项答辩的潘建伟说,能被非常权威的科学家团队评选出来,“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100万美元奖金

  未来科学大奖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每项奖金由4位捐赠人共同捐赠。这些慷慨解囊的企业家中不乏“明星大腕”,比如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等。

  马化腾9日在回答提问时重申,作为一个拥有科学家梦想的企业家,捐赠未来科学大奖实际上是圆了自己的梦。他希冀带动更多企业家关注科学,“在这个时代多办尊重科学的事情”。

  李彦宏接过话说,他同样拥有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他还说,自己常去听未来论坛系列讲座,也看到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听科学家们分享最新进展,“如果这些讲座能够激励孩子们走向科学道路,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我们设这个奖就值”。

  奖金如此丰厚,获奖者预备如何使用?“80后”获奖者许晨阳在电话中回答,他将拿出部分奖金用以激励更多年轻科学家从事科研。话音未落,发布会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100年后回顾

  诺贝尔奖设立于1900年,刚刚起步的未来科学大奖并不掩藏欲与“百年诺奖”比肩的雄心。北京大学教授饶毅说,希望若干年以后的科学家们能够回顾这个奖项“如何影响中国科学一百年”。

  “对标诺贝尔奖的重要一条就是看获奖依据,即他的科研发现是否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王晓东说。

  此外,未来科学大奖今年增设“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之举也被一些科学家称为“走在诺贝尔奖的前面”。

  值得一提的是,2017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定于10月29日举行,届时将有40余位顶尖科学家见证颁奖。(完)

【编辑:罗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