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时代呼唤“雄安精神”

2017年10月16日 06:5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视频:《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雄安新区  来源:央视网

  时代呼唤“雄安精神”

  中国新闻周刊评论员/闫肖锋

  人们对雄安的期待是什么?是一座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还是又一次炒房炒地的发财机会?举国资源打造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一定要有更为高远的立意。正如公众所期待的那样,雄安要成为改革高地。而成为改革高地,则首先要成为人才洼地,因为成事的关键在于人。

雄安新区白洋淀苇绿荷红迎来“最美季节”。<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翟羽佳 摄
雄安新区白洋淀苇绿荷红迎来“最美季节”。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无疑,雄安新区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的高地,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和负面清单管理,探索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外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城市管理规则和体系。与此同时,雄安也要进行用人体制、户籍改革、医疗改革、公共服务改革等配套改革,因为人是推进各项改革的决定因素。

  为此,雄安推出人才引进新政:一、“一人一策、特事特办”,提供个性化、人性化服务,积极吸引各类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把新区打造成创新成果转化的沃土、科技人才干事创业的乐土。二、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三、设立出入境服务站,为外籍人才提供全面的出入境和居留便利服务。四、大力搭建人才载体平台,凡来新区创新创业的,加大服务保障力度,实现人才拎包创业。五、对在雄安新区工作的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将直接认定。六、支持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建中国雄安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还有专家提出,可对雄安人才制定特殊个税减免政策,其赡养人口费用、教育支出及医疗费用可以税前扣除,让其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创新利用已有的技术股权税收激励政策,使人力资本通过技术获得最大的税后回报。

  9月,《人民日报》用了一个整版刊登了雄安新区第一次“英雄帖”,一时激起了社会关注。这表明雄安急需各类人才,包括科教文卫人才、社会管理人才,还包括通晓国际经济金融运行规则、熟悉法律的复合型智库型人才。而其实,雄安最缺乏的还是创新创业人才。据报道,雄安新区将设立中关村科技园,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争取中关村人才特区政策向雄安延伸,加快促进中关村科技成果在雄安转化,以成果转化带动人才流动。

  雄安需要一系列激发人们雄心抱负的奖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新时代的“深圳速度”、“浦东效应”。

  1984年1月26日,邓小平视察蛇口工业区,并欣然题词“海上世界”。蛇口成为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蛇口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著名口号,竖起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巨幅标语。“蛇口精神”成了深圳改革开放的旗帜和象征。在“蛇口精神”的基础上,随着深圳全面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化,又形成了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

  那么,在新的历史阶段中,扛起改革大旗的雄安,它的核心精神将是什么?

  在雄安做事业,要有特别坚定的理想信念。雄安初创期间,条件艰苦,对于创业者和开拓者而言,这里应该是能够实现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的地方,要把雄安作为毕生事业来追求。

  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解决问题,创造实绩;必须使出铆钉的劲头,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始终扎实苦干。

  要具备特别开放的思维模式。必须具备战略眼光、全局视野和创新思维,能够打破常规,跨前一步,先行先试,“既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更要想国家之所未想,急国家之所未急”,集全球智慧,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创造新模式。

  要有敢闯的精神。雄安的事业可谓前无古人,没有现成的做法、经验可以遵循和借鉴,需要人们从零起步,先行探索;一定要“敢”字当头,敢于担当,敢于先试,敢为人先。

  要有拼搏的创业干劲。雄安开发初期,必然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长期处在人少、事多、面广、量大的情况下,超负荷运作,“白加黑”“5加2”是工作常态;创业时期就是需要这种特别拼搏的干劲。

  而这些精神和干劲,需要制度加以保障。

  伟大的城市是计划不出来的,是靠人们的雄心抱负和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只有雄心抱负才能让一座白纸一样的城市焕发活力。

  期待雄安成为中国改革的样板,时代呼唤“雄安精神”。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唐云云】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