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禾下“乘凉”

2017年10月16日 20: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视频:中国科学家成功培育出可与姚明比高的“巨型稻”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10月16日电 题: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禾下“乘凉”

  中新社记者 张素

  禾下乘凉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梦想。16日,87岁的袁隆平站在比自己还高的“巨型稻”前笑得像个孩子。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当日在长沙农业环境研究站“巨型稻”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示范综合基地宣布,该所研究员夏新界课题组历经十余年培育出超高产优质新种质“巨型稻”,其植株最高达2.2米,单穗粒数超过500粒。

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巨型稻”生长情况。<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徐志雄 摄
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巨型稻”生长情况。中新社记者 徐志雄 摄

  袁隆平应邀前来参加发布。他穿着笔挺的藏蓝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在斜风细雨中直奔试验田。他在看到“巨型稻”时不禁向身边的记者描绘起萦绕在他心间的梦:

  “我梦见我们的超高产杂交稻的植株长得比高粱要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好高兴!我走过去,坐在那个稻穗下乘凉。”

  事实上,这个浪漫的“梦”攸关粮食安全。随着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日趋重要。产量取决于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两大性状,现有水稻种质的收获指数和生物量都已接近上限,因此选育超大生物量水稻新种质,也就是袁隆平口中的“大个子水稻”成为水稻育种的主流方向。

  令袁隆平倍感欣慰的是,他的“禾下乘凉梦”逐渐成为现实。

  一方面,由他挂帅的科研团队在选育推广杂交水稻上屡创佳绩。本月以来,他们在山东青岛培育的“海水稻”大获丰收,实现了“沧海变桑田”。他们在河北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通过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世界水稻单产新纪录。

  另一方面,年轻的科学家从各自领域向“稻王”进军。2007年从美国回到祖国,夏新界带领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课题组在实验室里培育出“巨型稻”,并在湖南、广东、海南等地成功试种。

  “‘巨型稻’是好的种质材料,很有潜力,需要进一步改进。”老人站在地头上边说边计算,如果收获指数即打下来的谷粒与连根拔起的整株水稻的重量比达到0.5,那么“巨型稻”单季产量将超过每公顷18吨。

  夏新界闻言频频点头:“这正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只要突破栽培技术,第一代‘巨型稻’产量可达亩产千公斤以上。”

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巨型稻”生长情况。<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徐志雄 摄
图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观察“巨型稻”生长情况。中新社记者 徐志雄 摄

  “我希望再用三年时间,等到我年满90岁的时候真正实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兴致勃勃地对记者说。

  当听到有人提到“勉励”,这位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立即调皮地以该词的英文“encourage”回应。不久前,袁隆平刚为来自泰国、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巴基斯坦等国的21位“洋学生”颁发证书,并用英文向他们道贺。16日恰逢第37个世界粮食日,袁隆平正在践行他的另一个梦:“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完)

【编辑:吉翔】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