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坚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2018年03月10日 16:57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瞭望》专访最高法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坚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瞭望》专访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60.6%和58.8%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58.6%和55.6%。

  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中央重大改革任务已经完成

  目前,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正处于攻坚决战阶段

  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要

  本刊专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屈辰

  3月9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生的深刻变革(←点击了解详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防范纠正冤假错案、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严格公正司法、着力破解执行难等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在党的十九大后的首次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瞭望》新闻周刊专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优越性彰显】

  《瞭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您如何看待这五年人民法院的工作?

  沈德咏:五年来,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切实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在案件数量连年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审判质量、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充分彰显。

  这五年,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步,人民法院工作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生了深刻变革。从具体数据来看,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2383件,审结79692件,分别比前五年上升60.6%和58.8%;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8896.7万件,审结、执结8598.4万件,同比分别上升58.6%和55.6%。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和全党核心的掌舵领航。

  【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中央重大改革任务已经完成】

  《瞭望》:几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的重点是什么?

  沈德咏: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司法体制改革,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人民法院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政法委领导下,人民法院充分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勇于突破利益藩篱,敢于动自己的“奶酪”,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坚定不移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中央重大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全面推开。

  立案登记制、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重大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基本建立。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人财物省级统管、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和跨行政区划法院、涉诉信访等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积极开展人民陪审员、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

  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总体布局,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的改革初衷基本实现。

  这些改革成果,对人民法院审判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一步,将重点在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政策、完善法院组织体系、巩固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等方面开展工作,切实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强化对改革落实情况的督查问效,切实把改革成效体现到办案质效和司法公信力提高上。

  《瞭望》:近年来,人民法院在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防范纠正冤假错案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沈德咏: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以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其中依法纠正了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陈满案等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坚决守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获得人民群众广泛好评。

  同时,也深刻汲取错案教训,进一步健全冤假错案防范机制,专门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对于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应当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不得降格作出“留有余地”的判决,在防范冤假错案方面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就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作出部署,这是事关刑事司法公正和人权司法保障的重大改革举措,对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具有重要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全面试行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法庭调查等庭审实质化“三项规程”,努力提高证人出庭率、律师辩护率、当庭宣判率,积极总结推广上海、贵州在刑事案件基本证据标准指引和智能辅助办案方面的经验,确保诉讼证据出示在法庭、案件事实查明在法庭、诉辩意见发表在法庭、裁判结果形成在法庭,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应有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

  下一步,将认真抓好改革落实,不断深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刑事诉讼制度体系,促进提高刑事办案质量。

  【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瞭望》: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在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方面,人民法院做了哪些工作?

  沈德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产权保护工作,多次强调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坚持有错必纠,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

  最高人民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先后出台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改善营商环境、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意见,制定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的具体措施,发布了一批产权保护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依法惩治各类侵犯产权犯罪、客观看待企业经营不规范问题、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依法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申诉案件等重点工作的要求举措,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的产权司法保护制度网络体系,司法在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更加彰显。

  特别是在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张文中案等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企业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涉产权案件,对确属侵害产权的错案依法予以纠正,促进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广大企业家放心投资兴业,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瞭望》:近年来,人民法院审理了一系列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公正司法、严格司法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沈德咏:对于人民法院来讲,执法办案始终是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公正司法、严格司法,必须增强法治定力,有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于欢故意伤害案等一系列案件引发了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如何审理好这些案件成为时代赋予人民法院的重大课题。

  人民法院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始终保持居中裁判、刚正不阿,不为各种纷繁所扰,不为各种噪音所惑,不为各种压力所阻,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瞭望》:人民法院如何破解“执行难”?

  沈德咏: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这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求,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基本解决执行难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意义十分重大。

  两年来,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联合60多个单位构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网络,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基本形成,规避执行得到有效缓解;

  相关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密集出台,四级法院统一办案平台全面上线,规范执行权的“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不断扎紧;

  各地党委、人大、政府出台支持解决执行难的文件,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初步建立;

  与公安部等10多个单位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查人找物难题进一步解决;

  网络司法拍卖普遍推广,为当事人节约大量佣金,在高风险的司法拍卖领域实现违纪违法零投诉。

  总体来看,这几年执行案件的执行标的到位金额稳步提升,执行质效不断优化,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为如期完成“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这项工作正处于攻坚决战阶段,我们将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进一步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不断加强执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深化执行体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完善信用惩戒大格局,确保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要】

  《瞭望》:新时代的人民法院还面临哪些问题和困难?2018年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沈德咏:当前,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要与人民法院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适应之间的矛盾,司法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仍需进一步推进,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案件数量增长较快的问题仍然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和困难,将通过深化改革等方式努力加以解决。

  2018年,人民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努力锻造既政治过硬又本领高强的法院队伍,切实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LW

  刊于《瞭望》2018年第11期

【编辑:叶攀】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