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红色经典聚北京 民族歌剧有创新

2018年03月13日 1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红色经典聚北京 民族歌剧有创新

  中新社记者 应妮

  “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旋律将相继在3月的北京舞台上唱响。

  中国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演出正酣。继精准扶贫题材的《马向阳下乡记》为展演拉开帷幕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洪湖赤卫队》在12日和13日连续两晚上演,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又将把观众带到昔日战斗的年代,借助多媒体的展示,“千里洪湖、荷田深处”的经典画面穿越时空,与耳畔旋律完美融合。

  同为此次展演剧目《小二黑结婚》和《英·雄》总导演的黄定山对民族歌剧的发展有自己的看法。“用西方艺术形式讲中国故事,我们既要敬仰传统,也要创造未来。中国民族歌剧需要兼收并蓄,取他山之石。民族歌剧的展开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要善于吸纳学习世界歌剧和中国戏曲的经验,为中国民族歌剧所用。”

  《英·雄》一剧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和丈夫何孟雄在革命中先后就义的英勇故事。整部歌剧的35个唱段运用了大量湘东民歌、花鼓戏元素,也加入了大筒、唢呐等民族乐器。同时黄定山还以“不仅要好听,而且要好看”为目标,剧中融入了光效、多媒体的现代艺术以及声响等元素。

  首演于1952年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是首次将戏曲唱腔运用在歌剧表现中,成为中国歌剧民族化探索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剧目。该剧重排时,中国歌剧舞剧院特邀“重量级”创排团队来把关,第一任“小芹”扮演者乔佩娟担任艺术顾问。前后历时三年的重排在剧情上去除了繁枝冗叶,节奏更加紧凑,线索更为明晰,最大限度地用歌唱来叙述情节、表现人物。黄定山在受访时亦表示,在尊重经典、传承经典的同时,加入了现代理念和青春气息,进行全新舞台呈现。

  他认为,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在观剧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审美作用。无论是鲜活生动还是深刻凝重的内容,好的舞台表现形式会使有限的舞台空间成为无限的音乐戏剧空间和人物心理空间,有助于中国民族歌剧的国际化表达,给予当代观众全方位的审美。

  在此次展演中亮相的《白毛女》,则是继2015年为纪念该剧首演70周年举行全国巡演之后再登台。这部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带来的大戏,在坚持中国的、民族的风格属性之余,著名歌剧导演张奇虹在这一版更加强调回归歌剧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歌唱性和旋律性,其中几场戏把以前的对白和台词改成了唱段,还恢复了“喜儿和大春在山洞相逢”一场两人的二重唱,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压轴此次展演的是中央歌剧院原创剧目《红色娘子军》,该剧在音乐创作方面具有丰富的民族性。导演王湖泉说,作曲在海南民歌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人物主题都是从收集到的海南民歌中发展而来。该剧另一大特色是中国式的宣叙调,“我们既不要西方歌剧那种朗诵调的唱法,也没有片面强调中国语言四声调那样缺乏旋律的宣叙,作曲把一些大段道白写成灵活的小乐段,以区别于咏叹调。”

  文化部从2017年开始实施“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此次展演正是这一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完)

【编辑:魏巍】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