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大鹏新区:开创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2018年05月22日 1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弋的白海豚。 资料图 粤海渔供图
资料图:在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弋的白海豚。 粤海渔供图

  (改革开放40年)深圳大鹏新区:开创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中新社深圳5月22日电 题:深圳大鹏新区:开创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作者 王庆凯 徐晓美

  在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深圳,每平方米土地都要求尽可能获得最大的产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尤其是高质量的GDP成为衡量发展的重要指标。

  但2011年新建立的大鹏新区却不考核GDP,这在以经济增速闻名全国的深圳,显得格外耀眼。

  西有前海,东有大鹏。和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不同,大鹏新区肩负着探索生态文明发展的重任:即在严格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创新更有效率的经济发展路径和行政运作模式。

  这对于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的整个中国而言,意义非凡,更有人认为其意义不亚于前海,是又一次“改革开放”。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大鹏新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尤其是在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体制、新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

  中新社记者日前走访这块“神秘”的新区发现,新区率先实施了一批全国先行先试的亮点改革举措。

  大鹏新区推出中国首张“编实”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破坏责任终身追究制。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2014年大鹏新区在国内零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征程。核算得出2015年大鹏新区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总价值为280.22亿元/年(人民币,下同),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445.8亿元/年,均高于全国平均值。

  经过三年探索,新区完成全国首个县区级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体系和自然资源资产系统管理平台,为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科学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和量化依据。多项研究被业内专家誉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由于新区陆域面积73.5%(222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划入生态控制线范围,农村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性资产在增值方面做出了牺牲,限制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原村民无法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福利,生活比较困难。

  “不能让保护环境者受穷。”深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7起,深圳就对大鹏半岛原村民发放生态保护专项基本生活补助,10年的生态补偿政策,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7.1亿元,直接受惠1.6万人。

  为杜绝“一边享受生态补偿、一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新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人停发或扣减生态补偿,这种奖惩机制充分调动了辖区原村民生态保护责任感和积极性。

  新区目前已有各类环保志愿者队伍112支,特别是由当地居民自发组织的“潜爱大鹏”珊瑚保育志愿者联合会已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

  “潜爱大鹏”的志愿者们经常在工作之余潜入大海,连续4年定期在海底种植珊瑚礁,挽救日益荒漠化的海底世界。“潜爱大鹏”创始人、大鹏新区居民陈科表示,目前志愿者已在28个人工礁种了5600株珊瑚苗,成活率达72.61%。陈科经历了大鹏环境“由好变坏再变好”的过程,“这是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监测数据显示,大鹏新区日空气质量优良率从建区初期的90.2%提升到97.5%,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6%左右,近岸海域6个监测点水质年均值基本保持国家Ⅰ类标准,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三年全省“夺冠”。

  新区在产业发展上也坚持高标准、绿色低碳发展。成立以来,已累计淘汰转型低端企业184家,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最初的27%提高到40.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8%提高到69.2%。

  新区目前累计聚集了97家国内外知名的生物医学、生命健康及海洋生物企业。以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为核心带动的“一核一库两园多平台”的产业聚落正在形成,绿色产业体系逐步构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靠如诗如画的海滨美景,新区年接待游客人数及旅游业总收入分别突破1千万人次和50亿元,年均增长5.1%和13.4%。(完)

【编辑:李季】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