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徽资深“教授盟主”智慧助农

2018年06月10日 1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资料图:农民在田间铺地膜。中新社记者 贺俊怡 摄  

  中新社合肥6月10日电 题:安徽资深“教授盟主”智慧助农

  中新社记者 吴兰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中国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

  记者近日在传统农业大省安徽多地采访获悉,在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高等农业院校扮演着“点石成金”的重要角色。

  据了解,安徽农业大学是中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学校的资深教授,分别担任蔬菜、水稻、玉米等农业产业联盟“盟主”,带领数百位中青年专家组成农业“科技智囊团”,穿梭在田间地头,攻克农民或农业企业在实际种养殖过程中的难题,“智”助农民增产增收。

  50多岁的陈宏权教授,1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养殖业一线,善于在“科技成果”“产业”和“市场”之间寻找自己的位置。明光市王氏机械化养鸡场总经理王守才说:“陈教授为我们打造了入市之门的钥匙”。

  去年初,陈宏权帮助明光市的畜禽企业将技术推广、服务和生产、管理标准化,并通过ISO9001认证体系,王守才在领到认证证书后,企业的订单得到很大提升。

  金寨县古碑镇的“能人”宋永堂现在每次见到李福宝教授“脸上都笑开花”“要请吃饭”。

  李福宝记得第一次见宋永堂时,对方只勉强客套谈两句,但其满脸愁容却印在李福宝心中。发愁的原因是“猪没养好”随后李福宝带领团队从猪舍标准化改造到饲养模式改进等,为宋永堂的养猪场提供疾病防控、安全饲料配制等全面技术服务,并制定了多项技术操作规程。如今宋永堂的黑毛猪肉已经拥有稳定市场,他说“多亏了李教授和他的团队”。

  高山有机米是金寨县的特色产业,由于缺乏科学种植技术,病虫害严重,亩产只有180公斤至250公斤,投入高、产出少让该产业濒临死亡。

  “学农、爱农、事农”是安徽农业大学教授丁克坚40余年的坚守。常年在田间地头奔波,丁克坚皮肤晒得黝黑。

  2013年,丁克坚担任高山有机米产业联盟首席专家,立即着手查找金寨县有机稻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打造自己的“示范田”,用实在的样本让百姓看得见、学得着。

  庐江县王士照家庭农场种植水稻小麦一千多亩,以前缺少农业科技帮扶,按照传统模式盲目种植,产量并不高。安徽农大教授武立权通过品种示范、病虫害防控等综合生产技术的指导,让王士照很快尝到“甜头”——平均亩产增收400多斤。

  武立权说,做农业科研不容易,既得“抬头看天”,了解业界最新成果,探索最新科技;又得“低头看路”,脚踏泥田,传播生产技术。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农业生产领域出现很多新问题,“一个人单打独斗,解决不了“三农”工作中的所有问题。”为此安徽农大打破学科界限,围绕区域农业产业中的关键问题,组建跨学科联盟团队,形成一支支乡村振兴“智囊团”。

  据介绍,该校在安徽各地组建了73个县域农业主导产业联盟,选配50名资深教授担任产业联盟首席专家,汇聚了300多名中青年专家,常年奔波在“三农”一线。这种团队作战的优势,把握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命脉”,把“单一服务”拓展到“全产业链”。

  安徽农大党委书记江春说,通过资深教授“盟主”们的指点,将一项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当地支柱产业,一个个金点子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把丰收的喜悦实实在在印在农民的脸上、心中。(完)

【编辑:魏巍】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