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2018年06月22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市长谈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了党章,这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是开创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事关上海现代化建设全局。去年底,国家批准了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的功能定位,提出要把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发现乡村的价值,持续向“三农”聚焦发力,让乡村尽快跟上发展步伐,让乡村成为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亮点和美丽上海的底色。

  按照中央精神,上海制定了贯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定目标、定方向、定任务、定政策,确立起上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最重要的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作出示范、走在前列。实现这一目标,关键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第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提升郊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兴才能乡村兴。上海的郊区,是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发展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主战场,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业发展全过程,更多地突出生态功能、突出品质提升,在大力提升制造业能级的同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品牌化、组织化。要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标准,增加绿色农产品供应,到2020年实现绿色农产品认证率达到20%的目标。要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现代产业发展理念和组织方式引入农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要依托生态优势、依托“互联网+”,加快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产业融合方式先进、经济效益显著的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第二,以生态宜居为方向,着力推进美丽乡村高品位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郊区农民之盼、城市发展之要。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关键是要抓好规划、抓好精品。抓规划,就是要营造乡村风貌,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做好村庄布点规划。通过优化保护保留村的生产生活布局,做到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相协调,展现好田园风光和乡土风情。抓精品,就是要开展美丽乡村精品村试点,着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精品村。通过建立美丽乡村专项奖补资金,支持精品村提升村落形态、人居环境和产业能级,促进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率先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三,以乡风文明为导向,着力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文化是文明的基础,要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和乡村的文明程度,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乡土文化。上海有许多有形的、活态的乡土文化根植于郊区农村,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离不开本土江南文化和城市历史根脉。要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江南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力度,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要传承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焕发新的活力;要把江南农耕文明和现代都市文明有机结合,在保护中创新利用,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第四,以治理有效为目标,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必须进一步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固本之策,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要聚焦带头人,通过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农村干部,夯实农村基层基础。要聚焦基层,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实现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要聚焦道德规范,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

  第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着力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进农民福祉。让农民生活得更充裕、更美好,关键要在“倾斜、增收、帮扶”上做文章。要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和公共资源配置向郊区倾斜不动摇,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基础设施的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农村地区科学、合理、有序建设养老机构等。要多措并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通过加强技能提升培训,鼓励在纯农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提供更多公益岗位,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和就近转移就业。要更加聚焦低收入农户,实施精准帮扶,通过对口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兜底,提升农村综合帮扶的质量和效益,增强低收入农户的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要“两个一起抓”和“四个优先”。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创新,强化投入保障,强化人才保证,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奋力谱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贡献,实现新飞跃!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应 勇

【编辑:王忠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