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这个现状如何改变?

2018年06月28日 16:02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文/闫肖锋

  高考、中考是“玩命的中学”的最后冲刺,每年都会令一批考生和家长们神经紧绷。与此同时,在“快乐的大学”中的大学生们正筹划暑期活动,优哉游哉。

资料图:临近考试结束,两名家长捧着鲜花在考场外等候孩子出现。 王以照 摄
资料图:临近考试结束,两名家长捧着鲜花在考场外等候孩子出现。 王以照 摄

  6月21日,在教育部成都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称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对中小学生要有效“减负”,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

  陈部长这番话很能引发各方共鸣。这一教育弊端早就广泛被诟病,只是积重难返,大家无力改变罢了。

  君不见,很多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学业只求过关即可,通识课不愿上,专业课坐在教室刷手机;翘课成习惯,活动不参加,整日宅在宿舍,能点外卖就绝不去食堂;写论文不到最后一晚不动笔,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君不见,很多中学生真的很辛苦,一个补习班接下一个补习班,一场统考接另一场统考。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之所以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它关系到我国人才竞争力这个根本问题——各单位招聘官应当深有体会,现在的毕业生大多什么也不会,需要重新培养培训。有企业家总结称,用毕业生一年不到他(她)就跳槽的企业就白培训了,能用到二年企业才算“平本”,能够用他三年企业才是赚的。

  “快乐的大学”怎么改变?首先,必须指出,大学期间是否努力关键在大学生自己。在网上许多同学不认同“快乐的大学”的说法,称好的大学的学习生活永远是紧张的、有计划的。其实很多人的大学并不轻松:学习、社团、科研、竞赛,有非常忙碌的生活。但不排除一些大学尤其是二三本学校,许多学生要等到大四毕业发现自己四年以来一无所获,这对学生自己还有家长来说都是件悲哀的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对新一代大学生要继续宣讲奋斗精神,但这显然还不够。因为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方向感,不是他一个人造成的,与学校和教授们的指导有关,也与学校的考核办法有关。

  正如陈部长所称,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其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他对高等院校做出要求: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国内一些大学教授整天忙于搞科研、跑项目,将所带的研究生、博士学当成廉价智力劳动力使用,对本科教育无暇问津或不愿染指。这也是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反观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大学是一流的教授在教学,二流的教授搞科研,三流的教授才去搞公司。

  此外,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现象应该从毕业考核上下手,必须将我国大学“宽进宽出”改变为“宽进严出”,让学生好考而毕业难,终结“快乐的大学”关键在毕业把关。

  最后,就是大学期间的人格培养,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志存高远、学有所获、能适应未来挑战,才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24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左盛丹】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