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王福春:那是我对铁轨和机车的感情

2018年06月29日 13:38 来源:央广网 参与互动 

  [见证]王福春:那是我对铁轨和机车的感情

  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记者王颜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王福春,1943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从拍劳模工作照的宣传干事起步,40年间,他把镜头对准火车上的乘客,从蒸汽机车拍到了和谐号、复兴号。他的影集《火车上的中国人》,成为一个时代人生百态的留影。

王福春接受央广记者王颜欣采访

  1963年,20岁的王福春为自己规划了与火车相伴的人生,上了哈尔滨铁路局绥化铁路机车司机学校车辆班。他是铁路子弟,一切顺理成章。车辆班是检车的,但是那时候他想开机车,所以没开上机车是王福春的遗憾。

  他不仅没开上车,检车的日子也没有持续太久,作为最擅长美术的检车工,王福春最终当了个工会宣传干事。1977年以后,工会开始评劳模,工会主席让他去车间给劳模拍照。王福春说,当时他还没有相机,所以去技术室借了一台双镜头的海鸥相机。从那次以后,他一年下来拍了很多东西,例如解放服、解放帽、技术大练兵、技术表演赛等。现在看来,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

  就这样拍了一阵,王福春当上了摄影师。他说自己很幸运。在相机还是个稀罕物件的年代,单位买设备、买胶卷,让他拍照片,铁路工作又让他有机会反反复复坐火车、拍火车,观察乘客们的旅途生活,抓取他们生动的瞬间。

  在王福春看来,他的职业就是他对铁轨、奔腾的机车、车厢的人以及铁路的感情。一开始,他拍照是无意识的,而且在70年代、80年代还没有纪实、专题这样的说法,但是对他来说,他拍照就是记录社会生活。因为他喜欢摄影,发现兴趣以后,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王福春的镜头记下了从1978年起的40年间,列车上的人生百态。在拥挤、闷热的车厢里,在流动、喧闹的人流中,王福春看到了生活的底色。

  王福春作品 《火车上的中国人》

  王福春回忆说,在70年代至90年代,摄影师很少,而且乘客不太介意被拍摄。那时火车是个临时社会,车厢里人满为患,四面八方的乘客并没有防范意识,大家都很亲切,坐在一起有酒同喝,有烟同抽。虽然那时候摄影很辛苦,但是照片比较好拍。虽然现在车厢的环境非常好,但是没有故事,全车厢都是“低头族”。另外,现在大家的防范意识也增强了很多。

  在被问到印象较深的作品时,王福春回答说,1993年在南宁的火车上,他见到一个民工的孩子,那个小女孩只有五、六岁,身上全是黑色的汗泥,倚着门就睡着了。王福春心里很难受也很自责,站在那里五六分钟都不忍心按快门,因为不能向她提供帮助,也不能给她让座。“在快门释放的一瞬间,刺痛了我的心。”

  那是中国人火车出行最窘迫的年代,也是王福春拍摄《火车上的中国人》最好的年代。他自称是火车上的“职业小偷”,偷的不是乘客的财物,而是弥漫车厢的情绪和故事。

  铁路串联起家乡的温暖与未来的希望,车厢内集聚乘客们的兴奋、喜悦和辛劳。王福春说,几十年来,他看着人们在车厢里不同的喜悦哀愁,也看着铁路从一点点艰难改变到后来的飞速发展。

  王福春介绍,电视在1986年第一次进入车厢,那时候他拍摄了一张照片,记录下了全车厢的旅客都在看电视的场景。

  2007年4月18日是中国火车第六次大提速的首日。前五次大提速中,中国人认识了高级普铁和快铁;这一次,140对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动车组快速列车首次开行。“和谐号”这三个字随后家喻户晓。那天,王福春又端起了相机。

  体验时代之变的王福春也经历着自身之变。他先后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影展金牌、第三届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优秀摄影师、阿尔卡特大奖一等奖……2000年后,王福春的作品走出国门,得到国际摄影界的认可。在丹麦展览的时候,一个荷兰摄影师看到了他的作品,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特别激动,执意要花钱购买。

  从绿皮车到和谐号、复兴号,铁路的一日千里成为王福春摄影的麻烦。他以记录历史为己任,在千人一面低头看手机的高铁上,时代变化缓慢细微,唯有寄望于摄影师的敏锐。

  但年逾古稀的王福春仍坚持着拍摄,小小卡片相机甘之如饴。他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不放过一切机会,他的相机24小时都放在包里。在他看来,每个作品都是他的孩子。

  见证者说

  王福春:社会的发展进步在火车上体现得最好。作为摄影师,我既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见证者。我见证了中国铁路飞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我没想过中国铁路发展的这么快,它给了我这个平台,我也给铁路留下一部历史。

【编辑:姜贞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