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云南“河(湖)长制”十年实践 另辟中国绿色发展蹊径

2018年07月07日 15: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云南“河(湖)长制”十年实践另辟中国绿色发展蹊径
    图为大理洱海景色 任东 摄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云南“河(湖)长制”十年实践 另辟中国绿色发展蹊径

  中新网昆明7月7日电 (陈静)关停大理洱海沿线客栈、22家国有企事业单位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2017年来,云南河湖保护重大举措引人注目。

  事实上,为了抢救被污染的滇池,昆明早在2008年就提出推行“河长制”,走在全国前列。10年后,云南已全面建立河(湖)长制,67928名河(湖)长2017年巡河(湖)318530人次,开启河湖保护、治理新时代。

图为国有企事业单位退出抚仙湖拆除现场航拍图 任东 摄
图为国有企事业单位退出抚仙湖拆除现场航拍图 任东 摄
图为王玉明在昆明采莲河(度假区段)河长公示牌前介绍情况 陈静 摄
图为王玉明在昆明采莲河(度假区段)河长公示牌前介绍情况 陈静 摄

  云南地处长江、珠江和东南亚主要河流的上游,拥有珠江、红河、澜沧江等六大水系以及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是中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

  然而,“高原明珠”——滇池一度污染严重,水质由清澈见底逐渐恶化为劣Ⅴ类;1996年、2003年、2013年,大理洱海出现蓝藻大面积暴发和聚集,水质下降……云南河湖治理形势严峻。

  “2008年,昆明市委、市政府在滇池流域全面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并将其纳入地方法规,这在当时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云南省水利厅河长(湖长)制工作处副处长唐光明告诉记者,当时,昆明市各级领导分别担任市、县(区)、乡镇的河长,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滇池治理取得实效。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决定在全国范围内2018年底前全面推行河长制。

  不久后,云南省委省政府自加压力,提出要提前一年全面建立河长制。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曾说,“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件大事,对云南来说更是大事中的大事。”于是,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省长阮成发、省委副书记李秀领分别担任云南省总河长、副总河长、总督察,兼任抚仙湖、洱海和异龙湖三个湖泊的河长。

图为昆明36条入滇(滇池)河道之一采莲河景色 陈静 摄
图为昆明36条入滇(滇池)河道之一采莲河景色 陈静 摄

  “高位推动,领导率先引领,是云南‘河(湖)长制’的鲜明特色之一。”唐光明介绍,此外,在中央《意见》要求推行四级河长制的基础上,云南增设村(社区)河长,建立五级河(湖)长制;把水库、渠道纳入,实现河湖库渠全覆盖管理保护;发挥人大、政协作用,全面建立省、州(市、区)、县(市、区)三级督查体系。

  “从2015年起我就担任采莲河的河长,负责河道的绿化、水质监督等问题。”云南省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埂街道管理处副主任王玉明站在采莲河(度假区段)河长公示牌前告诉记者,他就住在采莲河边,一周巡河3-4次,远远超出1月1次的巡河要求。

  公示牌上,公布了市-区-街道-社区4级河长的姓名、联系方式,当中包含了王玉明和4名社区级河长的个人手机号。王玉明说,“2017年公示牌刚刚设立的时候,我经常接到群众电话,他们希望扩宽河边步行道、加密座椅、增设公厕等,这些问题我们全部改善完成,现在来采莲河锻炼、散步的市民越来越多。”

  在采莲河(度假区段)起点,记者看到一个水质检测装置,用于监测河流断面的水质情况。王玉明介绍,“这也是昆明先行先试的经验之一”。

  昆明市在滇池流域河道率先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让产生水污染并治理不力的县(区)对相邻县(区)给予经济补偿,促进河道上下游属地强化责任。目前,相关部门正计划把这一经验在全省推广,调动区域治污积极性。

  截至2017年底,云南河(湖)长制组织责任体系全面建立,67928个河(湖)长覆盖全省7127条河流、41个湖泊、7103座水库、7992座塘坝、4549条渠道。在各级河(湖)长的努力下,2017年,大理实现“洱海水质综合类别6个月Ⅱ类,6个月Ⅲ类,全年不发生大规模蓝藻水华”的年度目标;2018年一季度,滇池外海、草海水质达到IV类。

  云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省河长制办公室主任刘刚称,下一步,云南将加快对“一河(湖)一策”的制定,进行分类治理。“十三五”期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规划项目共374个,总投资达588.52亿元。

  从单纯的治理污染到“生态立省”,从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到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云南河(湖)长制的实践经验,折射出中国发展新时代对绿水青山、绿色生态的全新追求。(完)

【编辑:王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