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18年07月30日 11:0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参与互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回味唐诗宋词里那些关于乡村的咏叹,无不激发人们对田园梦的向往。但随着工业文明的潮推浪卷,乡村与我们梦中的田园似乎渐行渐远。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综合生产生活、自然禀赋、文化传统、制度体制的美好蓝图,顺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民心民意,如同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的中国乡村发展新画卷。“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调研时,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对乡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1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才能真正提升贯彻落实的自觉性。

  从乡村振兴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来看,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真正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让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村的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

  从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来看,我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基础较为薄弱,而且涉及人口多,实现难度大。可以说,农业农村能否如期实现现代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实现。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全面进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才能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保障。

  从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三农”领域表现突出,既表现为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不平衡,又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成都市战旗村调研时指出,在实现了温饱、实现了全面小康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振兴乡村。中国有13亿多人口,吃饭问题始终要靠自己解决,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都会有几亿农村人口,我们不能一面有繁荣的城市,一面却是落后甚至衰落的乡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适应新时代特点、顺应社会发展的战略抉择,是让亿万农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 五个方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清晰路径

  未来农村什么样?乡村振兴怎么干?党的十九大提出了“20字”的总要求;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20字”的总要求,“五个方面”的发力,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地方调研论述中也有清晰体现。

  ——产业振兴是关键。产业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和调研时,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出明确要求。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市战旗村考察时,就在“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仔细观看了“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鼓励村民用好互联网,打开产销路子。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调研时更简明扼要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人才振兴是支撑。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乡村振兴是一幅大画卷,需要各类人才来描绘。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一直高度重视。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期间就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文化振兴是底蕴。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考察了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等地的乡村建设情况。在马庄村,习近平总书记观看了村民乐队排练的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快板节目,称赞他们编得好、演得好,鼓励他们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多作贡献。看到马庄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精神风貌好,总书记高兴地说,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他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生态振兴是基础。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可以使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还可以增强乡村的美誉度。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调研时来到舟山市定海区新建社区。在以开办农家乐为主业的村民袁其忠家里,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建设美丽乡村,一部分是吸收了浙江的经验。浙江山清水秀,当年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确实抓得早,有前瞻性。希望浙江再接再厉,继续走在前面。

  绿色是乡村生活的底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好了,生态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近年来,一座座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宜昌三峡移民村,看到村里建起了便民洗衣池,污水集中处理,既尊重村民生活习惯又很方便,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欣慰。他还接过村民洗衣用的棒槌,俯下身,试着捶打了几下衣服,说:现在洗衣服也是绿色环保的了。

  ——组织振兴是保障。群雁高飞头雁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期间,走进村党员活动室,与正在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党员们亲切交流。习近平总书记说,刚才在村史馆看到你们村班子很稳定,说明村干部获得了村民的支持。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希望大家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把村“两委”班子建设得更强。

  3 因地制宜施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

  各地农村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也不能千篇一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不搞一刀切,不搞统一模式,不搞层层加码,杜绝“形象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搞好顶层设计。今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央1号文件),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勾勒得更为清晰:一方面,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时间表,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另一方面,对乡村振兴从农业发展质量提升、乡村特色发展、农村文化、乡村治理新体系、民生保障、精准脱贫、制度性供给、人才、投入保障和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10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这表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宏伟擘画和长期任务,需要科学谋划、合力推进,不懈奋斗。

  激发内生动力。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是农民,主体也是农民。振兴乡村,就要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在山西省的宋家沟新村,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勉励村民们:“希望乡亲们同党中央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在湖北省许家冲村,他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

  坚持改革创新。“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省小岗村考察时这样感慨。“解决好‘三农’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改革。”通过深化改革,构建好的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要积极探索与扶贫机制相结合的中国特色乡村治理之路,为世界提供“中国经验”。

  切实转变作风。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强调,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正确的政绩观。功成不必在我,并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既要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写了回信。信中,他勉励村里的党员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擘画、亲自推进;五级书记齐上阵,一张蓝图干到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草木蔓发,春山可望。乡村振兴的梦想在孕育、在破壳、在生长……(心耕)

【编辑:董娇】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