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发邀请函 中国航天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

2018年08月07日 08:1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 
资料图:中国空间站“飞天”水下训练服首次亮相。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发 陈亚超 摄
资料图:中国空间站“飞天”水下训练服首次亮相。 中新社发 陈亚超 摄

  广发邀请函 中国空间站全球征集实验项目

  系中国航天首次以科学委员会模式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入选项目将获得航天器搭载机会或专用实验卫星

  近日,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组建了由14位院士组成的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正式面向全球长期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

  建立专门网站征集项目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倡导国际合作,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与联合国外空司已正式向全球发出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的邀请。在这一倡议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促进太空探索领域的国际合作。

  由美国航空航天局、欧空局等世界主要航天机构组成的国际太空探索协调组,在最新的全球太空探索路线中,已将中国空间站的实验作为验证深空技术和能力的关键步骤。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洪太介绍,该院作为中国空间站应用系统的责任单位之一,期待空间站实验项目能够支撑人类探索太空活动。对于入选的实验项目,该院还将提供其他航天器搭载机会或专用实验卫星,实现项目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将承担具体征集工作,已建设专门网站(www.css-research.cn)征集项目。

  两院院士组成科学委员会

  据介绍,以科学委员会模式向全球征集空间站实验项目,是中国航天新的尝试。

  目前,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委员会由14位院士组成,包括科学委员会主席包为民院士,共同主席(按姓氏笔画为序)王巍、王礼恒、叶培建、孙义燧、李惕碚、杜善义、杨孟飞、汪卫华、邹志刚、郑平、赵玉芬、戚发轫、韩杰才13位两院院士。委员会将通过“以我为主导、各国平等参与”的国际合作,搭建空间站实验的国际合作平台,面向全球征集空间站科学技术实验项目。

  委员会下设6个分委会,包括空间探索中的物理机制分委会等,由6名院士作为分委会主席与国内外同行共同组建分委会。(记者 倪伟)

  ■背景

  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有望投入运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网介绍,随着2017年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圆满收官,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工程已全面展开。

  中国载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中国空间站长什么样?据介绍,其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采用对称T形构型,高度340至450公里,设计寿命10年,额定成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乘组一般在轨执行任务周期为半年。

  据悉,空间站各舱段将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货运飞船将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神舟载人飞船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中国空间站在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上均配备了具有国际化标准接口的科学实验柜,用于开展各类空间科学实验。

  实验主要领域包括: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此外,还将研制发射2米口径的空间天文望远镜,可用于开展大规模、多色成像与无缝广谱巡天,为天文和物理科学前沿提供观测数据。

【编辑:周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