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日胜:盐碱地变粮仓不是梦

2018年08月07日 11:29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陈日胜:盐碱地变粮仓不是梦

  陈日胜在广东湛江试种的海水稻双季稻已经挂穗了。前段时间,他还完成了在内蒙古盐碱地2000亩海水稻试种。“30多年的努力没白费,欣慰得很。”陈日胜对记者说。

  在我国,陈日胜被业内称为海水稻的发现者。“发现海水稻是一个偶然。1986年11月的一天,我和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罗文列教授到遂溪县虎头坡海滩边察看红松林的生长情况。在芦苇荡中,我看到一株比人高出一半的植物,看着像芦苇,但又结着穗子。”陈日胜回忆说,“凭直觉觉得它是稻子,但成熟的稻穗是金黄色的呀,这一株却是青白色的,穗子顶上有一小撮寸把长的芒刺,把穗子里的果实剥开一看,竟是红色的像米又像麦的颗粒。”罗文列也判断,这应该是一种生长在海滩涂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还没有被人们认知的新物种。

  陈日胜现场收集了500多粒种子,并为它起名“海水稻”,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研究。1987年他在海边培育,因试验周期长,单是普选稻种就做了5年。1991年,最终定型品系为“海稻86”,2000年他开始进行规模化育种和种植。但是,虽然这个品种耐盐碱、天然抗虫、不需化肥,却也面临着比如收割困难、不抗倒伏等问题。一开始亩产也比较低,早期的单季稻品种在基地种植也仅亩产200公斤,规模化种植只有亩产150公斤。现在,经过不懈努力,陈日胜的海水稻从过去只有单季稻品种发展到双季稻品种,单造亩产也大幅提高。

  “海水稻的品质好,米香味很浓。”陈日胜说,他相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把荒芜的盐碱地变成稻花飘香的大粮仓不是梦。

  统筹:本版编辑 胡安琪 许丹旸

李 刚

【编辑:赵一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