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三地产学研融合让创意落地

2018年08月07日 12: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三地产学研融合让创意落地

  体验大疆无人机让17岁的香港青年马铿淦印象深刻,“大疆科技可谓粤港澳产学研用深度整合的典型案例,其无人机的核心技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公司诞生、成长在深圳,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成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目前,大疆的无人机产业在深圳、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三地合作的成功案例让马铿淦看到了高新科技未来在大湾区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他相信以后会从大湾区走出更多融合的企业。

  马铿淦是粤港澳湾区青年营的110名高中生代表之一,这群年轻人来自香港、澳门、深圳、潮汕等地,他们都是学校的佼佼者,经过层层选拔才获得此次到深圳交流的机会。经过7月23日到7月29日的青年营活动,这群年轻人在感受前沿科技、文化艺术的同时,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对于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与发展,充满了各种想法和期待。

  来自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李晓晴刚参加青年营时有点怕生,因为听不懂粤语也不喜欢跟同学们交流。几次集体活动后她发现,组员们都有意无意地对她 “特殊照顾”,她非常感动,“最大的障碍根本不是语言,只要敞开心扉,年轻人很容易成为朋友”。

  李晓晴也非常喜欢互联网科技,虽然学业比较紧张,但她还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编程和音乐。

  因为共同的兴趣,李晓晴很快交到了想当程序员的香港学生胡琛杜和喜欢音乐的香港学生龚嘉豪,经常以“技”会友。他们都感觉李晓晴特别酷,因为她曾经尝试将音乐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他们经常一起畅想未来,“高中毕业要考哪里的大学,念哪里的研究生?2028年,我们会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050年呢?或许我们现在的幻想都已经实现了。”

  “Amazing!”马铿淦不知道如何用普通话准确地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只是坚定了以后要来深圳发展的决心。“我从小就对互联网非常喜爱,但是香港的互联网环境没那么好,IT的团队、企业都相对较少,大家更倾向于律师、医生那些高薪行业。但在大陆,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孕育了腾讯、阿里等大型互联网公司,我很希望能到这边来读书,成为一个IT工作者。”

  马铿淦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组成一个有创新想法的团队。“语言、文化的不同并不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障碍,反而可以有很好的互补”。因为对于科技创新的共同兴趣,马铿淦很快就结交到了来自深圳和澳门的小伙伴。

  对于来自澳门利玛窦中学的关文杰来说,三地青年在创新上的交流机会非常难得。他之前接触创新科技的机会比较少,身边只有少部分同学选修了编程课程,这类兴趣课外班并不多见。

  关文杰说,来到深圳“真的惊呆了”,到处高楼林立,科技感十足,刷新了自己的认知。

  关文杰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青年营中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的交融,“香港同学的想法普遍比较跳跃、大胆;澳门同学的执行力很强;深圳同学做事情比较系统,大家各有擅长,组合在一起会迸发出很多创新的点子。”

  关文杰给不少同学发了照片和感想,希望他们也能报名参加下一届粤港澳湾区青年营,看到前沿的科技、认识更多的朋友。

  在香港海外学人联合会协调员郭丹芳看来,这些中学生最大的相同点是对世界的兴趣,最大的区别是看问题的角度。在创新方面,深圳的学生比较愿意把想法落地,会选择开一家公司卖一些创意产品;港澳的同学比较偏向于把想法设计成App应用,比较商业化。

  郭丹芳认为,粤港澳湾区青年营给了孩子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交流,让他们在网络时代有了面对面的沟通机会,也种下了一颗种子,很可能在多年以后,这颗种子就会开出并蒂的花朵,“不少去年参加活动的三地青年保持着长期沟通,他们还约定大学毕业之后一起到深圳创业”。

  通过交流,郭丹芳发现,学生们所有的关注点和创新设计理念都是为了让生活和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现在孩子们的眼光都很远,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城市变得美好,更希望三地的发展融入国家协同发展中,让国家也变得更美好。”

  “青年决定了大湾区的未来。粤港澳湾区青年营的初心,是让三地青年连接交流,一起创造未来。”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李航表示,希望通过青年营这一平台,让每位同学都能成为一名连接者,连接更多优秀的青年;同时也能成为一位跨界者,可以在跨界的领域、学科中进行学习;然后成长为创造者,真正实现打造面向未来的人才。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谢宛霏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赵一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