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多管齐下治网瘾

2018年08月10日 09:0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
  多管齐下治网瘾(聚焦·游戏成瘾现象调查(下))

  游戏成瘾危害大

  游戏成瘾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表现之一,患者将打游戏作为缓解焦虑、抑郁的重要手段,与“借酒浇愁”有类似之处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12—16岁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虽然目前尚缺乏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但既往研究显示,游戏成瘾的流行率约为0.7%—27.5%,其中不乏一些极端案例。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成瘾相关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郝伟教授分析,网络游戏本身的吸引力,让人很容易上瘾。游戏内容往往具有非常强的娱乐性,既可以增加正性情绪,又可以减少负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东西,在虚拟空间里轻易得到。游戏程序设置的悬念,促发了玩家的心理期待,起到吸引玩家继续游戏的作用。

  “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障碍,要看大脑生理和生化功能有无改变。”北医六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教授认为,游戏或网络成瘾和一些非严重的精神障碍一样,都是大脑某个区域出了问题。

  郝伟认为,从患者自身因素来分析,游戏成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新鲜事物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少数人经受不住其他玩家的蛊惑、宣传,在猎奇心理的驱使下,往往因为自制力薄弱而深陷其中。

  二是沟通和社交能力低。孤独感和网络游戏使用的增加呈正相关。自卑造成孤独,难以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的人因为内心压抑,通过玩游戏可以得到宣泄和释放,在虚拟世界获得满足感。

  三是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游戏成瘾是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表现之一,患者将打游戏作为缓解焦虑、抑郁的重要手段,与“借酒浇愁”有类似之处。

  “青少年游戏成瘾,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郝伟说,同伴影响往往是游戏成瘾的最初形成因素,如果学校老师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监督和管理,一些学生很容易沉溺网络游戏。

  游戏是把双刃剑,合理使用可以娱乐、放松,但过度沉溺会影响身心健康。黄悦勤说,游戏成瘾患者都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在行为方面,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一旦被迫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在心理方面,患者表现为情感和认知偏差,因长期过度上网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出现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等状态。一些青少年长期沉溺游戏,走火入魔,或者没法正常学习,或者没法与人正常交往,不仅影响成长发育,有的甚至会导致违法犯罪。

  诊断疾病须谨慎

  成瘾是一种疾病,有病一定要上医院治疗。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有利于堵住非法诊疗

  我国有近百家网瘾戒断机构,还有各种戒网瘾训练班、夏令营。一些父母因孩子沉迷游戏而忧心忡忡,采取各种手段帮助孩子戒网瘾。有人担心,游戏成瘾正式列入精神疾病后,各种非法治疗手段、机构极有可能死灰复燃,借机敛财。

  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意味着诊断治疗有了权威依据。郝伟说:“一些机构打着研究治疗游戏障碍的旗号,为了商业目的制造噱头,甚至采取所谓军事化管理,给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治疗网瘾应符合伦理与科学原则,不能盲目。”

  “成瘾是一种疾病,有病一定要上医院治疗。”黄悦勤强调,家长要让孩子去正规医院接受正规治疗,选择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不要去社会上各种非医疗机构,防止治疗过程中出意外,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北京安定医院成瘾医学团队副主任医师盛利霞接诊过一些患者,因为患者接受过不专业的诊治,医生再进行心理疏导时变得非常困难,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她提醒,有病不能讳疾忌医,患者应尽快接受专业治疗,早干预早治疗,这样才能早日重回正常生活。

  黄悦勤认为,将游戏成瘾列入疾病,有利于堵住非法诊疗。有了诊断标准,意味着今后医生会把“游戏成瘾”作为诊断结果来对待,可以开处药方、提供治疗方案。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诊断标准、治疗体系尚未成熟。

  北京回龙观医院医生朱晓昱说,当游戏成瘾被定义为疾病之后,患者就有机会得到规范的诊疗,“喜欢打游戏”的孩子也会得到精神科医生的正确判断。

  专家表示,目前游戏成瘾的诊断标准还比较主观,有可能导致泛化诊断。由于现有的研究证据不充分,医生无法提供客观的生物学标记,不能排除游戏障碍只是其他精神心理疾病的表现,也不能预估盲目诊断后的不良社会效应。因此,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的前提下,医生应谨慎地使用游戏成瘾这一诊断。

  家长不能一味“堵”

  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而脱离对打游戏的依赖

  小航是北京市东城区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上什么高中,他压根不关心,每天的心思都在打游戏上。学习遇到困难时,他就从打游戏中消除挫败感。

  成瘾行为障碍的治疗难度确实较大,目前国际上尚未出台统一的治疗指南,药物治疗相关研究也并无突破性的发现。药物仍处于辅助性的角色,医生使用时应谨慎。专家认为,及时正规的心理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临床观察确有一定效果。

  盛利霞透露,一些游戏成瘾患者还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需要在专业机构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对其进行正向引导,同时配合药物治疗。但是,专门针对游戏成瘾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仍然比较缺乏。

  从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到开展游戏成瘾类精神疾病的诊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郝伟透露,《国际疾病分类》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每个国家对这一标准的采纳进度并不一致。今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第五次有关游戏障碍的专家会议将在中国长沙举行,医学界将共同探讨筛查、预防、治疗等问题。

  世卫组织将游戏成瘾列为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瘾的医学干预提供了合法化基础。但游戏成瘾也是“社会病”,如果仅仅试图依靠医疗手段来解决,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黄悦勤说,游戏并非一无是处,合理使用可以缓解精神,消除劳累,关键是不要让打游戏者产生依赖和成瘾行为。作为家长,一定要向孩子讲明游戏成瘾的危害性,使其有节制地玩游戏,从而更好地调节身心。

  专家认为,一旦游戏成瘾,治疗起来既难又慢,且常有复发。未病先防才是治本之策。郝伟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游戏公司的产品,比如限制年龄、限定时间、审查内容,杜绝游戏开发者的成瘾设计,避免把电子游戏变成“电子海洛因”。

  让孩子远离游戏成瘾,家长不能一味“堵”。黄悦勤认为,一些父母没空管孩子、陪孩子,这会导致孩子在游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家长责无旁贷。孩子玩游戏,必须在家长可控的范围内。无论是手机、网络还是游戏机,不能让孩子轻易、随时获得,要由家长来管控。在此基础上,家长应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让他们走进大自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从而脱离对游戏的依赖。

王君平

【编辑:赵一凡】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